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考试宝典肿瘤内科正高职称考试模拟题(D0),更多肿瘤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考试宝典肿瘤内科正高职称考试模拟题(D0),更多肿瘤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气虚发热的特点为( )
  A. 发热恶寒 
  B. 发热而不恶寒 
  C. 发热而畏寒喜暖 
  D. 劳累后发热 
  E. 生气后发热 
 
2. [单选题]脾肾阳虚之五更泄的主方是( )
  A. 金锁固精丸 
  B. 六味地黄丸 
  C. 四神丸 
  D. 四物汤 
  E. 肾气丸 
 
3. [单选题]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为( )
  A. 小建中汤 
  B. 桂枝汤 
  C. 大建中汤 
  D. 四君子汤 
  E. 补中益气汤 
 
4. [多选题]属于理血剂的是( )
  A. 瓜蒌薤白白酒汤 
  B. 生化汤 
  C. 血府逐瘀汤 
  D. 桂枝茯苓丸 
  E. 补阳还五汤 
 
5. [单选题]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
  A. 心、肝、肾经 
  B. 胆、胃、三焦经 
  C. 心、肺、心包经 
  D. 心、胆、小肠经 
  E. 肺、脾、胆经 
 
6. [单选题]胃痛的病理特点是( )
  A. 肝胃不和,胃气郁滞 
  B. 胃气上逆,失于和降 
  C. 胃气郁滞,失于和降 
  D. 肝郁化火,胃气郁滞 
  E. 脾胃不和,气机郁滞 
 
7. [多选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 )
  A. 对于根治性化疗,G-CSF的应用可以提高剂量强度 
  B. 对于老年癌症病人化疗,G-CSF可以减低感染率 
  C. G-CSF是在化疗药物应用后48小时开始应用 
  D. G-CSF是在病人血WBC最低时开始应用 
  E. G-CSF支持下的高强度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不一定能改善治愈率 
 
8. [单选题]中风的舌态是( )
  A. 舌强 
  B. 舌痿 
  C. 弄舌 
  D. 舌纵 
  E. 吐舌 
 
9. [多选题]带下过少的证型有( )
  A. 气血虚弱 
  B. 肝肾亏损 
  C. 阴虚内热 
  D. 血枯瘀阻 
  E. 肾阳虚衰 
 
10. [单选题]肝郁气滞缺乳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
  A. 产后乳少,甚或全无 
  B. 乳房柔软,无胀痛感 
  C. 胸胁胀痛,纳差 
  D. 乳汁浓稠 
  E. 舌苔薄黄,脉弦数 
 
11. [单选题]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和统率作用的是( )
  A. 正经 
  B. 奇经 
  C. 经别 
  D. 浮络 
  E. 别络 
 
12. [多选题]六味地黄丸的组成是( )
  A. 熟地、山萸肉、山药 
  B. 茯苓、泽泻、丹皮 
  C. 桂枝、附子 
  D. 当归、白芍 
  E. 丹参、川芎 
 
13. [单选题]足少阳胆经穴中善治乳痈、瘰疬的穴是( )
  A. 环跳 
  B. 肩井 
  C. 悬钟 
  D. 足窍阴 
  E. 风池 
 
14. [多选题]引起原癌基因突变的DNA 结构改变包括( )。
  A. 染色体畸形 
  B. 基因缺失和基因扩增 
  C. 染色体易位 
  D. 插入诱变 
  E. 点突变 
 
15. [多选题]PTEN基因使癌细胞换活的主要方式是 ( )
  A. 染色体异位 
  B. 基因重排 
  C. 基因突变 
  D. 基因缺失 
  E. 甲基化 
 
16. [单选题]痰热内郁癫痫发狂可用( )
  A. 铅丹 
  B. 硼砂 
  C. 明矾 
  D. 硫黄 
  E. 炉甘石 
 
17. [多选题]诊断闭经最有意义的有( )
  A. 女子12岁月经尚未来潮 
  B. 妊娠期无月经 
  C. 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 
  D. 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 
  E. 月经来潮后又中断自身之月经周期3个周期以上未来潮者 
 
18. [单选题]《医林改错》的作者是( )
  A. 王清任 
  B. 张仲景 
  C. 吴有性 
  D. 刘完素 
  E. 张锡纯 
 
19. [单选题]扶正与祛邪兼用,适于下列病证中的( )
  A. 正虚邪实 
  B. 阴虚内热 
  C. 气血亏虚 
  D. 邪气壅实为主 
  E. 正气亏虚为主 
 
20. [单选题]患者黄某,女,30岁,咳嗽数天,现症见:咳嗽,鼻塞流涕,喉痒身重,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辨证为( )
  A. 风热犯肺 
  B. 燥热伤肺 
  C. 风寒袭肺 
  D. 痰湿犯肺 
  E. 痰热郁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