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师资格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模拟试题(F9),更多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师资格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模拟试题(F9),更多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治疗高热惊痫,半身不遂,尿闭不通,应选用的药物是( )
  A. 羚羊角 
  B. 天南星 
  C. 钩藤 
  D. 天麻 
  E. 地龙 
 
2. [单选题]直肠指检不易发现的病变是
  A. 肛瘘 
  B. 直肠息肉 
  C. 内痔 
  D. 肛管直肠癌 
  E. 盆腔脓肿 
 
3. [单选题]关于化学消毒灭菌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药液应不定期更换 
  B. 消毒物品至少应有2/3没人消毒剂中 
  C. 器械从消毒剂中取出后可直接用于病人 
  D. 沾有脓血的物品可直接投入消毒剂中消毒 
  E.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的药液不能用于浸泡器械 
 
4. [单选题]对证候真假的所谓"假",哪项解释最正确( )
  A. 所有症状都是现象,皆为假 
  B. 病人提供的临床资料有假 
  C. 符合常规认识的某些症状 
  D. 与病理本质所反映的常规证候不相应的某些表现 
  E. 诊断错误,未认识疾病本质 
 
5. [单选题]治疗咽喉肿痛之外感风热者,宜加用
  A. 风池、外关 
  B. 厉兑、鱼际 
  C. 列缺、照海 
  D. 行间、侠溪 
  E. 太溪、鱼际 
 
6. [单选题]甘遂、京大戟、芫花均有毒,内服时的用法是( )
  A. 久煎 
  B. 醋制 
  C. 酒制 
  D. 后下 
  E. 姜汁制 
 
7. [单选题]流行病学意义相对较小的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是
  A. 急性典型患者 
  B. 非典型患者 
  C. 慢性迁延性患者 
  D. 慢性隐匿型患者 
  E. 带菌者 
 
8. [单选题]症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方宜选用
  A. 朱砂安神丸 
  B. 安神定志丸 
  C. 龙胆泻肝汤 
  D. 黄连温胆汤 
  E. 丹栀逍遥丸 
 
9. [单选题]正气不足,邪气已退,其形成的病证是( )
  A. 实证 
  B. 虚证 
  C. 虚实夹杂证 
  D. 真虚假实证 
  E. 真实假虚证 
 
10. [单选题]消风散中配伍蝉蜕的用意是( )
  A. 明目退翳 
  B. 疏散风邪 
  C. 疏风清热 
  D. 宣散透疹 
  E. 息风止痉 
 
11. [单选题]能辨别邪正斗争盛衰的辨证方法是( )
  A. 八纲辨证 
  B. 病性辨证 
  C. 脏腑辨证 
  D. 六经辨证 
  E. 卫气营血辨证 
 
12. [单选题]急性肺水肿患者痰液的特征是( )
  A. 红色痰 
  B. 粉红色泡沫样痰 
  C. 铁锈色痰 
  D. 棕褐色痰 
  E. 黄绿色痰 
 
13. [单选题]胸胁苦满属于( )
  A. 半表半里证 
  B. 表证 
  C. 里证 
  D. 阳证 
  E. 里证 
 
14. [单选题]三焦病证的传变,其中逆传是指( )
  A. 阳明胃传入太阴肺 
  B. 太阴脾传入太阴肺 
  C. 从肺胃而传入心包 
  D. 阳明胃经传入心包 
  E. 中焦脾胃传入上焦 
 
15. [单选题]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身体因重,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宜
  A. 清热化痰,舒筋通络 
  B.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C. 利水消肿,舒筋通络 
  D.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E. 健脾渗湿,舒筋止痛 
 
16.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需重按始得的脉象是
  A. 沉脉 
  B. 牢脉 
  C. 弱脉 
  D. 革脉 
  E. 伏脉 
 
17. [单选题]下列关于"主诉"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一般不超过20个字 
  B. 主诉是迫使患者就医的最主要的症状 
  C. 确切的主诉常可作为诊断的向导 
  D. 主诉的记录,尽量使用诊断术语 
  E. 症状不突出者,可把就医的主要目的作为主诉 
 
18. [单选题]痞满痰湿中阻证的代表方是
  A. 枳实消痞丸加减 
  B. 木香顺气丸加减 
  C. 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D. 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E. 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19. [单选题]沙石淋者常用的药物是
  A. 地肤子 
  B. 冬葵果 
  C. 薏苡仁 
  D. 车前子 
  E. 金钱草 
 
20. [单选题]湿邪致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是( )
  A.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B. 湿邪伤阳困脾 
  C. 湿性黏滞,胶着难解 
  D. 湿性重浊,留滞体内 
  E.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