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外科副高职称晋升考试试题(H1),更多中医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外科副高职称晋升考试试题(H1),更多中医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引起疮疡的最常见的外邪是( )
  A. 气郁、火郁 
  B. 热毒、火毒 
  C. 风热、风温 
  D. 湿热、痰湿 
 
2. [单选题]下列关于均相酶免疫测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后不需分离游离的和结合的标记物 
  B. 常用于半抗原或小分子抗原的测定 
  C. 抗原抗体的反应类型上常用竞争法 
  D. EMIT中酶活性的抑制是由于抗原抗体结合后的空间位阻,影响了酶与底物结合而造成的 
  E. CEDIA中标记在抗原(抗体)上的酶具有酶活性 
 
3. [单选题]患者发热,身黄,小便短赤,纳差,腹满,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用
  A. 栀子柏皮汤 
  B. 茵陈蒿汤 
  C.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 五苓散 
  E. 以上都不宜选用 
 
4. [单选题]在休克的处理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补充血容量 
  B. 纠正酸中毒 
  C.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D. 人工呼吸 
  E. 皮质激素的应用 
 
5. [单选题]心肺复苏中首选的药物是
  A. 阿托品 
  B. 肾上腺素 
  C. 异丙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利多卡因 
 
6. [单选题]男,32岁,突然出现上腹部刀割样剧痛,迅速扩散全腹,伴有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冷汗出;全腹压痛拒按,腹肌紧张,诊断应是
  A. 急性肠梗阻 
  B. 胆系感染 
  C. 急性阑尾炎 
  D. 溃疡病急性穿孔 
  E. 急性胰腺炎 
 
7. [单选题]阑尾炎的正确取材是
  A. 病变处取材2块 
  B. 在盲端和病变处分别取材1块 
  C. 在盲端和切缘分别取材1块 
  D. 阑尾中间、距切缘0.5cm处和盲端各取1块 
  E. 病变处取材2块、盲端取材1块 
 
8. [单选题]肠梗阻、代谢性酸中毒病人麻醉选择应是:
  A. 全麻 
  B. 硬膜外麻醉 
  C. 腰麻 
  D. 局麻 
  E. 局麻加强化麻醉 
 
9. [单选题]与钠石灰起反应的麻醉气体是:
  A. 七氟烷 
  B. 异氟醚 
  C. 安氟醚 
  D. 笑气 
  E. 地氟醚 
 
10. [单选题]下列属于恶性肿瘤的是
  A. 皮肤乳头状瘤 
  B. 神经纤维瘤 
  C. 蔓状血管瘤 
  D. 精原细胞瘤 
  E. 腮腺混合瘤 
 
11. [单选题]乳发发病多因:
  A. 脾虚湿盛 
  B. 情志抑郁 
  C. 内伤脾胃 
  D. 火毒外侵 
  E. 以上都不是 
 
12. [多选题]ARDS初期的临床特点是
  A. 呼吸费力 
  B. 无明显低氧血症 
  C. 无明显紫绀 
  D. 无明显肺部体征 
  E. 无胸部X线检查的阳性发现 
 
13. [单选题]关于肛裂,以下哪项不正确
  A. 好发于青壮年 
  B. 男性多于女性 
  C. 好发部位肛门前后正中位 
  D. 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特点 
  E. 中医称为"钩肠痔" 
 
14. [单选题]甲状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哪种激素的直接调控
  A. TRH 
  B. TSH 
  C. ADH 
  D. PTH 
  E. ACTH 
 
15.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颅裂手术的最关键步骤
  A. 皮肤切口设计 
  B. 颅骨缺损修补 
  C. 严密修补硬脑膜 
  D. 修复膨出处外观 
  E. 还纳膨出部脑组织 
 
16. [单选题]在《伤寒论》的方剂中,仲景多处用到附子,其中用量最大的方剂是
  A. 四逆汤 
  B. 白通加猪胆汁汤 
  C. 通脉四逆汤 
  D. 桂枝附子汤 
  E. 干姜附子汤 
 
17. [单选题]脱疽未溃者,可选用下列哪种外用药:
  A. 冲和膏 
  B. 九一丹 
  C. 七三丹 
  D. 金黄膏 
  E. 白玉膏 
 
18. [单选题]腹部手术后1周,切口内流出大量淡红色液体,最可能的是:
  A. 切口感染 
  B. 切口裂开 
  C. 切口皮下积液 
  D. 切口内有血肿 
  E. 病人凝血功能不全 
 
19. [多选题]常见的血循环毒类毒蛇有( )
  A. 五步蛇 
  B. 海蛇 
  C. 银环蛇 
  D. 烙铁头 
  E. 金环蛇 
 
20. [多选题]生姜泻心汤证的病机是( )
  A. 胃虚痰阻 
  B. 脾胃不和 
  C. 寒热错杂 
  D. 水气不化 
  E. 饮食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