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正高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妇科(正高)冲刺密卷专家解析(N7),更多中西医结合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正高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妇科(正高)冲刺密卷专家解析(N7),更多中西医结合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水热互结伤阴的小便不利证,当选用
  A. 猪苓散 
  B. 猪苓汤 
  C. 茯苓戎盐汤 
  D. 栝蒌瞿麦丸 
  E. 滑石白鱼散 
 
2. [单选题]根据原文下列诸项,哪一项在栀子豉汤证中可能出现
  A. 心下痞硬 
  B. 噫气不除 
  C. 手足自温 
  D. 气上冲胸 
  E. 以上都不出现 
 
3. [多选题]猪苓汤证的病机是( )
  A. 里热 
  B. 阴伤 
  C. 气虚 
  D. 表寒 
  E. 水停 
 
4. [多选题]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当归、生地、桂枝 
  B. 当归、白芍、桂枝 
  C. 细辛、通草、大枣、生姜 
  D. 附子、通草、炙甘草、生姜 
  E. 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 
 
5. [单选题]《素问·疏五过论》强调“治病之道”应当是
  A. 神内为宝 
  B. 精内为宝 
  C. 气内为宝 
  D. 血内为宝 
  E. 津内为宝 
 
6. [单选题]据《素问·调经论》所述,导致内热的原因是
  A. 感寒 
  B. 感热 
  C. 伤于饮食 
  D. 伤于情志 
  E. 有所劳倦 
 
7. [多选题]有关闭经,下述哪些是正确的
  A. 闭经分为子宫性、卵巢性、垂体性和丘脑下部性4种 
  B. 闭经病人连续20天口服己烯雌酚1mg,后5天每天加用肌注黄体酮20mg,停药后3~7天阴道出血,为第二度闭经 
  C. 凡已过18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 
  D. 闭经病人肌注黄体酮20mg/d×5天后,停药3~7天阴道出血,为第一度闭经 
  E. 以上均不正确 
 
8. [多选题]脾病在妇产科临床上主要表现在
  A. 寒证 
  B. 虚证 
  C. 热证 
  D. 实证 
  E. 虚中夹实 
 
9. [单选题]病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热色,身痒,宜用
  A. 桂枝汤 
  B. 桂枝麻黄各半汤 
  C. 桂枝二麻黄一汤 
  D. 桂枝二越婢一汤 
  E. 以上均不能用 
 
10.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与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相通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长夏 
  D. 秋 
  E. 冬 
 
11. [单选题]黄芩汤的药物组成是
  A. 柴胡、芍药、黄芩、生甘草、大枣 
  B. 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半夏 
  C. 黄芩、炙甘草、芍药、大枣、茯苓 
  D. 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 
  E. 黄芩、芍药、炙甘草、人参 
 
12. [多选题]下述各项,哪些项是正确的
  A. 外阴癌以鳞状上皮癌居多 
  B.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症是常染色体异常所致 
  C. 外阴非典型增生是病理诊断,肉限可以辨认 
  D. 白塞综合征往往有骨质疏松 
  E. 以上都正确 
 
13. [多选题]温病的舌质变化主要反映:( )
  A. 卫分病变 
  B. 营分病变 
  C. 气分病变 
  D. 血分病变 
  E. 中焦病变 
 
14. [多选题]据原文,栀子豉汤证可以见到下列哪些表现( )
  A. 腹满 
  B. 虚烦不得眠 
  C. 胸中窒 
  D. 舌上胎 
  E.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 
 
15. [多选题]妇科杂病常用的治法有
  A. 疏肝 
  B. 益气 
  C. 清热解毒 
  D. 化痰 
  E. 健脾 
 
16. [多选题]预防产后出血,下列哪些环节是恰当的
  A. 产前预防 
  B. 产后预防 
  C. 产时常规给予缩宫素 
  D. 产时预防 
  E. 以上部是 
 
17.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仲景提出的消渴病病机( )
  A. 肺胃热盛 
  B. 胃热亢盛 
  C. 肾气亏虚 
  D. 肝气郁结 
  E. 湿热下注 
 
18. [单选题]决定湿温病湿热之邪从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宗气的盛衰 
  B. 病程的长短 
  C. 肾气的盛衰 
  D. 中气的盛衰 
  E. 卫气的盛衰 
 
19. [多选题]大半夏汤是治疗胃反的主方之一,其功用是( )
  A. 和胃降逆 
  B. 补虚润燥 
  C. 通利二便 
  D. 健脾化湿 
  E. 降逆平喘 
 
20. [多选题]下列哪些方证具有头眩症状?( )
  A. 泽泻汤证 
  B. 五苓散证 
  C. 木防己汤证 
  D.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 
  E. 苓桂术甘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