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师资格考试宝典中医执业医师卫生资格冲刺密卷单选题答案(M1),更多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师资格考试宝典中医执业医师卫生资格冲刺密卷单选题答案(M1),更多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导赤散的组成药物是( )
  A. 地骨皮,桑白皮,粳米,甘草 
  B. 生地,当归,丹皮,黄连,升麻 
  C.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D. 生地,木通,竹叶,生甘草梢 
  E. 芍药,丹皮,生地,犀角 
 
2. [单选题]凉膈散中的君药是
  A. 连翘 
  B. 黄芩 
  C. 栀子 
  D. 薄荷 
  E. 大黄 
 
3. [单选题]与乌头相反的药物是
  A. 细辛 
  B. 大戟 
  C. 瓜蒌 
  D. 海藻 
  E. 甘草 
 
4. [单选题]患者女,48岁。近3个月来出现餐后饱胀不适,伴有反酸、恶心,四肢感觉异常。查体:上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HGB82g/L,胃泌素水平增高。胃镜示黏膜苍白,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皱襞细小。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 
  B. 慢性萎缩性胃窦胃炎 
  C. 慢性非萎缩性胃体胃炎 
  D. 慢性非萎缩性胃窦胃炎 
  E. 胃泌素瘤 
 
5. [单选题]带下色黄,量多,质黏稠,其辨证是( )
  A. 血热证 
  B. 热毒证 
  C. 脾虚证 
  D. 肾虚证 
  E. 湿热证 
 
6. [单选题]不属于疮疡阳证局部主要表现的是
  A. 范围广泛 
  B. 红活焮赤 
  C. 肿胀高起 
  D. 软硬适度 
  E. 疼痛较剧烈 
 
7. [单选题]颤证的基本病机为
  A. 阳亢风动,筋脉失养 
  B. 阴虚生风,筋脉失养 
  C. 痰热化风,筋脉失养 
  D. 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E. 阴虚生热化火,筋脉失养 
 
8. [单选题]治疗脾胃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应选用的药物是( )
  A. 细辛 
  B. 丁香 
  C. 干姜 
  D. 吴茱萸 
  E. 黄连 
 
9. [单选题]胃脘痛取内关、足三里,其配穴方法是
  A. 前后配穴 
  B. 表里配穴 
  C. 左右配穴 
  D. 上下配穴 
  E. 本经配穴 
 
10. [单选题]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是( )
  A. 开窍药的功效主要是开窍醒神 
  B. 开窍药主要用于神识昏迷证 
  C. 开窍药的作用有凉开与温开之别 
  D. 开窍药为急救治标之品 
  E. 开窍药多制成丸散成药服用 
 
11. [单选题]热盛动风证的临床意义是( )
  A. 阴虚阳亢,肝风内动 
  B. 气分热盛,引动肝风 
  C. 热燔肝经,引动肝风 
  D. 营分热盛,肝风内动 
  E. 津血亏虚,筋脉失养 
 
12. [单选题]功能凉血退蒸,善治有汗骨蒸的药物是
  A. 地骨皮 
  B. 牡丹皮 
  C. 白鲜皮 
  D. 桑白皮 
  E. 五加皮 
 
13. [单选题]肝火犯肺证的脉象表现是( )
  A. 滑数 
  B. 洪数 
  C. 弦数 
  D. 紧数 
  E. 浮数 
 
14. [单选题]石菖蒲具有的功效是( )
  A. 解郁行气 
  B. 清热止痛 
  C. 活血散瘀 
  D. 化湿和胃 
  E. 止痛,催产 
 
15. [单选题]用来治疗头痛、眩晕的腧穴是
  A. 合谷 
  B. 印堂 
  C. 关元 
  D. 四缝 
  E. 四神聪 
 
16.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中医学“神”的含义的有( )
  A. 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 
  B. 生命的本原 
  C. 人的精神意识 
  D. 人的情绪、思想、性格等 
  E. 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 
 
17. [单选题]肾水亏虚之咳嗽,多表现为
  A. 夜间咳甚 
  B. 咳声不扬 
  C. 咳声低微 
  D. 咳声重浊 
  E. 天亮咳嗽 
 
18. [单选题]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
  A. 肾中精气 
  B. 水谷精气 
  C. 清气 
  D. 脏腑精气 
  E. 经气 
 
19. [单选题]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溏薄,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辨证应属
  A. 痰饮之脾阳虚弱证 
  B. 痰饮之饮留胃肠证 
  C. 悬饮之邪犯胸肺证 
  D. 悬饮之饮停胸胁证 
  E. 悬饮之络气不和证 
 
20. [单选题]小活络丹所主证候的病因病机是( )
  A. 风中经络,气血痹阻 
  B. 湿痰瘀血,痹阻经络 
  C. 风痰阻络,筋肉失养 
  D. 肝阳偏亢,化风上扰 
  E. 热灼真阴,筋脉失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