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中级职称考试宝典眼科(中级)题库下载(J3),更多眼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的激光生物作用机理是
A. 光致热效应
B. 光致强电场效应
C. 光致敏化效应
D. 光分解效应
E. 光致压强效应
2. [单选题]男,6岁,其家长诉患儿喜眯眼远视,视力:右0.4,左0.1。眼前、后节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首先应考虑做哪项检查
A. 复查视力
B. VEP检查
C. 睫状肌麻痹下瞳验光
D. ERG检查
E. 门诊观察
3. [单选题]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 局部滴用人工泪液
B. 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减轻眼部炎症反应
C. 必要时行睑缘缝合
D. 泪点封闭
E. 给予胶原酶抑制剂
4. [单选题]关于正常眼底的描述,以下错误的是
A. 视网膜动脉搏动
B. 视网膜静脉搏动
C. 视乳头呈橘红色
D. 视网膜动静脉比例2:3
E. 黄斑位于视乳头颞侧
5. [单选题]关于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的分期,错误的是( )。
A. 初发期
B. 发作期
C. 膨胀期
D. 成熟期
E. 过熟期
6.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主观验光方法的是( )。
A. 针孔片法
B. 雾视法
C. 交叉柱镜法
D. 直接检眼镜检查法
E. 散光表法
7. [单选题]不属于重度眼外伤的是( )。
A. 眼睑广泛撕脱和缺损
B. 眼睑Ⅱ度烧伤
C. 眼内异物
D. 眼球钝挫伤合并眼内出血
E. 眼球贯通伤
8. [单选题]属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的有
A. 眼B超
B. 眼电图
C. 立体视觉
D. 眼A超
E. 视网膜电图
9. [单选题]角膜炎的病理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角膜炎病因不同,引起的病理变化过程也不同
B. 角膜溃疡出现后弹力层膨出,经过有效积极的治疗,溃疡愈合形成粘连性白斑
C. 角膜溃疡愈合后出现角膜瘘,可继发眼内感染或青光眼
D. 角膜病灶可以是致病微生物对角膜组织、细胞的直接破坏造成,也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反应造成
E. 角膜上皮病变愈合后仅留下角膜薄翳,而累及角膜基质的病变愈合后可留下角膜斑翳、角膜白斑
10. [单选题]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减轻角膜瘢痕
B. 糖皮质激素应与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
C. 对单纯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禁用糖皮质激素,而基质型可酌情使用
D. 真菌性角膜炎禁用糖皮质激素,即使溃疡愈合后形成角膜白斑,伴有大量角膜新生血管时也不应使用
E. 角膜炎时慎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因是它可能激活微生物,降低局部抵抗力,使感染扩散
11. [单选题]有关糖尿病的常见眼部并发症,错误的是( )。
A. 糖尿病性白内障
B. 屈光不正
C. 晶状体脱位
D.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E.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2. [单选题]筛板前和筛板部视神经血供来自
A. 后睫状动脉
B. 视网膜中央动脉
C. 眼动脉
D. 颈内动脉
E. 大脑前动脉分支
13. [单选题]关于细菌性角膜不正确的是
A. 多为角膜外伤后感染或角膜异物后感染所致
B. 主要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位
C. 发病急常在角膜外伤后24~48h发病
D. 角膜可形成溃疡
E. 治疗急性期用高浓度抗生素频繁滴眼
14. [单选题]沙眼引起的具有特征性的结膜病理改变是
A. 结膜巨乳头
B. 结膜滤泡
C. 结膜Arlt线
D. 结膜炎性肉芽肿
E. 结膜假膜
15. [单选题]关于睫状充血,不正确的是
A. 紫红色,滴肾上腺素不褪色
B. 血管自角膜呈放射状走行,轮廓模糊
C. 越近角膜缘充血越明显
D. 血管可随推动而移动
E. 代表深层血管充血,为角膜炎、虹膜炎等疾病的症状之一
16. [单选题]临床上及病理上与眼睑鳞状细胞癌差别最大的疾病是
A. 光化性角化病
B. 角化棘皮瘤
C. 老年疣
D. 基底细胞癌
E. 假性瘤样上皮增生
17. [单选题]下面关于角膜炎病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角膜炎的病因较广泛,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棘阿米巴等均可引起
B. 我国的角膜真菌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因为眼部抗真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太少
C. 在病毒性角膜炎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见,且致盲率最高
D. 感染性角膜炎常发生于角膜上皮缺损的基础上
E. 患某些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性角膜炎
18. [单选题]纳他霉素(natamycin)的抗菌谱不包括
A. 曲霉属
B. 克雷伯菌属
C. 镰刀菌属
D. 青霉菌
E. 白色念珠菌
19.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几个类别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7个
20. [单选题]电光性眼炎的病因是( )。
A. 日光灼伤
B. 电击伤
C. X线损伤
D. 微波损伤
E. 紫外线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