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初级卫生专业资格考试宝典微生物检验技术(士)科初级卫生资格考试模拟试题(J5),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士)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
  A. 肿瘤的诊断 
  B. 肿瘤的治疗 
  C. 血清Cl-含量测定 
  D. 激素水平测定 
  E. 细胞受体测定 
 
2. [单选题]不同来源的互补核苷酸序列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DNA的过程称为( )。
  A. 变性 
  B. 分子杂交 
  C. 扩增 
  D. 转录 
  E. 翻译 
 
3. [单选题]外源的重组体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后,一般在何种温度下作短暂的热刺激?( )
  A. 37℃ 
  B. 42℃ 
  C. 55℃ 
  D. 72℃ 
  E. 95℃ 
 
4. [单选题]军团病的多次暴发,大多数与下列何种因素有联系?( )
  A. 环境污染 
  B. 空调系统的冷却塔水污染 
  C. 自来水管道污染 
  D. 淋浴器污染 
  E. 临床呼吸机的使用 
 
5. [单选题]交叉定量免疫电泳的用途( )。
  A. 盐的分离 
  B. 蛋白质的分离 
  C. 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D. 抗原定量测定 
  E. 水的净化 
 
6. [单选题]下列关于军团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嗜肺军团菌有12个血清型 
  B. 嗜肺军团菌有15个血清型 
  C. 嗜肺军团菌有16个血清型 
  D. 嗜肺军团菌有18个血清型 
  E. 嗜肺军团菌有20个血清型 
 
7. [单选题]可作为细胞长期低温保存的保护剂的是( )。
  A. EB 
  B. 二甲基亚砜 
  C. 丙烯酰胺 
  D. PBS 
  E. 谷氨酰胺 
 
8. [单选题]下列关于衣原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通过滤器 
  B. 在人工培养基上可生长 
  C. 只能在细胞内生长 
  D. 革兰染色阴性 
  E. 具有细胞壁 
 
9. [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菌引起的疾病俗称“冰箱病”?( )
  A. 空肠弯曲菌 
  B. 鼠伤寒沙门菌 
  C. 假结核耶尔森菌 
  D.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E. 鼠疫耶尔森菌 
 
10. [单选题]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现“狮鬃样菌落”的细菌是( )。
  A. 鼠疫耶尔森菌 
  B. 大肠杆菌 
  C. 痢疾杆菌 
  D. 鼠伤寒沙门菌 
  E. 炭疽芽胞杆菌 
 
11. [单选题]与细菌黏附于黏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
  A. 菌毛 
  B. 荚膜 
  C. 中介体 
  D. 胞浆膜 
  E. 鞭毛 
 
12. [单选题]腹泻呈脓血便,有里急后重症状,曾称志贺样大肠埃希菌的是( )。
  A.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 
  B.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C.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D.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E. 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 
 
13. [单选题]生活饮用水常规检测指标的取样容器中,检测一般理化指标选用( )。
  A. 聚乙烯容器 
  B. 玻璃容器 
  C. 玻璃容器(灭菌) 
  D. 普通塑料 
  E. 纸容器 
 
14. [单选题]关于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错误的是( )。
  A. 吸附与侵入 
  B. 脱壳 
  C. 二分裂增殖 
  D. 病毒成分的合成及装配 
  E. 释放 
 
15. [单选题]肿瘤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导致细胞损伤和溶解,而引起细胞某些生物性状的改变,称为( )。
  A. 细胞融合 
  B. 细胞整合 
  C. 多核巨细胞 
  D. 包涵体 
  E. 细胞转化 
 
16. [单选题]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婴幼儿肺炎患者,其并发症通常是( )。
  A. 肾衰竭 
  B. 脑膜炎 
  C. 腹泻 
  D. 肝昏迷 
  E. 肺脓疡 
 
17. [单选题]抗酸染色的结果判定( )。
  A. 菌体着蓝色为抗酸菌 
  B. 菌体着红色为抗酸菌 
  C. 菌体着绿色为抗酸菌 
  D. 菌体着黄色为抗酸菌 
  E. 菌体着白色为抗酸菌 
 
18. [单选题]对储粮危害最严重、最普遍的真菌是( )。
  A. 青霉+曲霉+根霉 
  B. 青霉+镰刀菌+芽枝霉 
  C. 镰刀菌+青霉+曲霉 
  D. 曲霉+交链孢霉+青霉 
  E. 曲霉+毛霉+青霉 
 
19. [单选题]把外源质粒导入细菌中的方法称为( )。
  A. 转导 
  B. 转化 
  C. 转染 
  D. 转入 
  E. 克隆 
 
20. [单选题]对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评估,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危害评估工作应做在开展实验工作之前 
  B. 应由有工作经验的人编写危害评估 
  C. 要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在实验活动中的风险 
  D. 应不定期进行阶段性再评估 
  E. 应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