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真题在线题库(E8),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真题在线题库(E8),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有关细菌的命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为
  A. 拉丁文双命名法中,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B. 细菌的中文译名是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C. 细菌的科学命名具有明确分类等级特点,由科名和属名构成 
  D. 细菌的科学命名可用拉丁文字形式表示 
  E. 细菌的命名由《国际细菌命名法典》所决定 
 
2. [单选题]抗病毒活性测定主要用于哪种细胞因子的测定
  A. IL 
  B. INF 
  C. TNF 
  D. SCF 
  E. MCP 
 
3. [单选题]由实验室自己配置的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的标准品为
  A. 一级标准品 
  B. 二级标准品 
  C. 控制物 
  D. 参考物 
  E. 原级参考物 
 
4. [单选题]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是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理想细胞,其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 稳定和易培养 
  B. 自身无分泌功能 
  C. 改变细胞恶性变化 
  D. 融合度高 
  E. HGPRT缺陷 
 
5. [单选题]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A. 硬蜱 
  B. 跳蚤 
  C. 埃及伊蚊 
  D. 三带喙库蚊 
  E. 白纹伊蚊 
 
6. [单选题]正常人一次排精量为
  A. 2~6ml 
  B. 2~3ml 
  C. 1~2ml 
  D. 6~7ml 
  E. 5~8ml 
 
7. [单选题]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微生物是
  A. 支原体 
  B. 衣原体 
  C. 立克次体 
  D. 螺旋体 
  E. 疱疹病毒 
 
8. [单选题]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染色标本主要是观察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荚膜 
  D. 动力 
  E. 鞭毛 
 
9. [单选题]氧化酶法是尿液分析仪检测哪种成分
  A. 尿蛋白 
  B. 葡萄糖 
  C. pH 
  D. 酮体 
  E. 胆红素 
 
10. [单选题]粒/红比值是指
  A. 粒细胞系统总和与成熟红细胞数量之比 
  B. 粒细胞系统总和与有核红细胞数量之比 
  C. 粒细胞系统总和与红细胞总数量之比 
  D. 骨髓有核细胞总数与成熟红细胞数量之比 
  E. 骨髓有核细胞总数与有核红细胞数量之比 
 
11. [单选题]按贫血的MCV/RDW分类法,缺铁性贫血属于
  A.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B. 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C.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D.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E. 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12. [单选题]补体受体4(CR4)是哪一种受体( )
  A. C4b 
  B. C4a 
  C. C3b 
  D. C5a 
  E. C1q 
 
13.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从哪个阶段开始不再具有分裂能力
  A. 原粒细胞 
  B. 早幼粒细胞 
  C. 中幼粒细胞 
  D. 晚幼粒细胞 
  E. 杆状核粒细胞 
 
14. [单选题]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A. 需氧或兼性厌氧 
  B. 抵抗力强,对常用消毒剂不敏感 
  C. 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 
  D. 培养需要加入血液或血液成分 
  E. 可分为6个血清型,b型致病力最强 
 
15. [单选题]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
  A. 气性坏疽 
  B. 炭疽病 
  C. 破伤风 
  D. 假膜性肠炎 
  E.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16. [单选题]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
  A. 血小板聚集 
  B. 大血小板增多 
  C. 小红细胞干扰 
  D. 红细胞碎片 
  E. 小血小板增多 
 
17. [单选题]生理情况下,出生几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造血
  A. 3个月 
  B. 4个月 
  C. 5个月 
  D. 2个月 
  E. 1个月 
 
18. [单选题]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可通过以下哪项评估实现
  A. 消毒剂的用量 
  B. 消毒剂的接触时间 
  C. 消毒剂的成分 
  D. 使用中消毒剂的微生物浓度 
  E. 消毒剂的PH 
 
19. [单选题]最幼稚的网织红细胞是
  A. 有核红细胞 
  B. 网型 
  C. 破网型 
  D. 点粒型 
  E. 丝球型 
 
20. [单选题]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
  A. 产气荚膜杆菌 
  B. 破伤风杆菌 
  C. 肉毒杆菌 
  D. 艰难杆菌 
  E. 韦荣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