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西医结合儿科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试模拟冲刺试卷(E8),更多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西医结合儿科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试模拟冲刺试卷(E8),更多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治疗风湿在表使用微汗的机理是( )
  A. 温扶表阳,扶助卫气 
  B. 卫阳之气,周流全身 
  C. 营卫畅通,邪有去路 
  D. 气血旺盛,正胜邪退 
  E. 缓缓蒸发,风湿俱去 
 
2. [单选题]症见胸胀满,咳逆上气,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嗅觉失灵,喘鸣迫塞,不得卧,舌红苔黄,脉数而实,治宜选用
  A. 十枣汤 
  B. 小青龙汤 
  C. 皂荚丸 
  D. 越婢加半夏汤 
  E. 葶苈大枣泻肺汤 
 
3. [多选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包括
  A. 紫癜 
  B. 血小板计数减少 
  C. 脾肿大 
  D.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E.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4.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白头翁汤的适应证
  A. 下利便脓血,血色鲜红 
  B. 滑泄失禁 
  C. 肛门灼热 
  D. 渴欲饮水 
  E. 舌红苔黄 
 
5. [单选题]壮热烦躁,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可用何方吹喉
  A. 余氏清咽凉膈散 
  B. 三黄二香散 
  C. 玉钥匙 
  D. 锡类散 
  E. 逍遥散 
 
6. [多选题]根据《灵枢·五色》所述,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A. 黄赤为风 
  B. 黑青为痛 
  C. 白为寒 
  D. 黄而膏润为脓 
  E. 赤甚者为血 
 
7. [多选题]《金匮要略》中用以攻逐饮邪的方剂是( )
  A. 厚朴七物汤 
  B. 厚朴大黄汤 
  C. 十枣汤 
  D. 甘遂半夏汤 
  E. 己椒苈黄丸 
 
8. [单选题]某男,38岁。患伤寒数日,两胁疼痛,伴见心烦,口渴,纳少,干呕。应诊断为
  A. 太阳病 
  B. 少阳病 
  C. 阳明病 
  D. 太阳少阳合病 
  E. 太阳阳明合病 
 
9. [多选题]《温病条辨》中用青蒿鳖甲汤治疗的病症主要表现有( )
  A. 高热 
  B. 夜热早凉 
  C. 神昏 
  D. 热退无汗 
  E. 抽搐 
 
10. [单选题]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理由是
  A. 因阴液未伤 
  B. 因无腹痛 
  C. 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 
  D. 更利于解表 
  E. 无须调和营卫 
 
11. [单选题]温病内闭外脱的治疗原则是
  A. 清心开窍 
  B. 回阳救逆 
  C. 固脱开窍 
  D. 清营泄热 
  E. 升清降浊 
 
12. [多选题]外感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因素是
  A. 正气的强弱 
  B. 感邪的轻重 
  C. 治疗的当否 
  D. 日数的多少 
 
13. [单选题]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A. 形寒饮冷 
  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 
  C. 用力过度,汗出浴 
  D. 愁忧思虑 
  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14. [多选题]下列哪些方剂的药物组成相同而剂量相异( )
  A. 大承气汤 
  B. 小承气汤 
  C. 调胃承气汤 
  D. 厚朴大黄汤 
  E. 厚朴三物汤 
 
15. [单选题]《灵枢·本神》指出,血所舍藏的是
  A. 魂 
  B. 意 
  C. 神 
  D. 魄 
  E. 志 
 
16. [多选题]下列各方用于治疗痉病的方是哪几首( )
  A. 桂枝附子汤 
  B. 栝楼桂枝汤 
  C. 麻黄加术汤 
  D. 大承气汤 
  E. 葛根汤 
 
17. [单选题]据《素问·五藏别论》,水谷入口,则
  A. 肠实而胃虚 
  B. 胃实而肠虚 
  C. 肠胃俱实 
  D. 肠胃俱虚 
  E. 以上均不是 
 
18. [单选题]患者心下痞,按之濡软,复见恶寒汗出。可用下列哪方治疗
  A. 附子泻心汤 
  B. 五苓散 
  C. 半夏泻心汤 
  D. 大黄黄连泻心汤 
  E. 生姜泻心汤 
 
19. [单选题]湿温,症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苔白厚腻浊,病机为湿邪
  A. 阻遏卫气,表里不和 
  B. 湿热秽浊之邪郁伏膜原 
  C. 湿邪留恋日久,阳气被伤 
  D. 湿热交蒸,困阻中焦 
  E. 湿热酿蒸,久成热毒 
 
20. [单选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调养神气法则是
  A. 食饮有节 
  B. 顺应四时 
  C. 安静乐观 
  D. 起居有常 
  E. 虚静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