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职业卫生(正高)专业考试试题(G7),更多职业卫生_正高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职业卫生(正高)专业考试试题(G7),更多职业卫生_正高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连续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A. 整个流行持续时间远远超过一个潜伏期 
  B. 地区分布上是向外逐渐蔓延的 
  C. 潜伏期的长短影响流行规模 
  D. 在人群中有一定数量免疫者存在,对于流行过程的发展趋势有抑制作用 
  E. 以上都不对 
 
2. [多选题]水质监测点应设置在什么地方( )
  A. 水源取水口 
  B. 出厂水口 
  C. 中途管道中 
  D. 居民经常的采水口 
  E. 消毒中的水 
 
3. [多选题]以下属于社会医学研究内容的有
  A. 社会卫生状况 
  B. 社会因素 
  C. 人群健康状况 
  D. 社会卫生对策 
  E. 社会卫生措施 
 
4. [单选题]肢体屈伸不利的症状与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关的是( )
  A. 寒为阴邪,伤人阳气,肢体失于温养 
  B. 寒性凝滞,气血流行不畅 
  C. 寒伤肌表,卫阳被遏,肢体失于温养 
  D. 寒性收引,经脉拘急 
  E. 寒性黏滞,气机不畅 
 
5. [单选题]寒邪致病,症见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 )
  A.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 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C. 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 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E. 寒邪入里,直中三阴 
 
6. [单选题]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
  A. 心、肝、肾经 
  B. 胆、胃、三焦经 
  C. 心、肺、心包经 
  D. 心、胆、小肠经 
  E. 肺、脾、胆经 
 
7. [多选题]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
  A. 氮氧化物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氯化物 
  E. 硫化物 
 
8. [单选题]药物的四性是( )
  A. 甘苦辛咸 
  B. 升降浮沉 
  C. 温热寒凉 
  D. 升降出入 
  E. 君臣佐使 
 
9. [多选题]属清热剂的方剂是( )
  A. 白虎汤 
  B. 犀角地黄汤 
  C. 白头翁汤 
  D. 龙胆泻肝汤 
  E. 小柴胡汤 
 
10. [多选题]消渴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A. 肺痨 
  B. 中风 
  C. 水肿 
  D. 白内障、雀目、耳聋 
  E. 疮疖、痈疽 
 
11. [单选题]以下各组中医病名中不属于恶性肿瘤的是( )
  A. 舌蕈、茧唇 
  B. 恶核、积聚 
  C. 痃癖、癥瘕 
  D. 噎膈、失荣 
  E. 痞证、瘿瘤 
 
12. [单选题]治疗胸中血瘀证的主方是( )
  A. 血府逐瘀汤 
  B. 瓜蒌薤白白酒汤 
  C. 理中丸 
  D. 四君子汤 
  E. 二陈汤 
 
13. [单选题]过度恐惧对气机的影响是( )
  A. 气消 
  B. 气结 
  C. 气上 
  D. 气下 
  E. 气乱 
 
14.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舌态变化的是( )
  A. 痿软 
  B. 强硬 
  C. 震颤 
  D. 歪斜 
  E. 芒刺 
 
15. [多选题]散发是指
  A. 较大地区内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的发病 
  B. 发病呈历年一般水平 
  C. 较大地区内年发病率未显著超过该地区前3年该病发病的平均水平 
  D. 发病保持在历年一般水平的3~10倍之间 
  E. 较小范围内的发病未超过其历年一般水平 
 
16. [单选题]不同病人分别表现脱肛、眼睑下垂等病症,治疗时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此称为( )
  A. 因人制宜 
  B. 因地制宜 
  C. 辨病论治 
  D. 异病同治 
  E. 同病异治 
 
17. [单选题]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暑邪夹湿,气滞湿阻 
  B. 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 
  C.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D. 暑性炎热,伤人后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 
  E. 暑性开泄,伤人后引起汗出 
 
18. [多选题]对防治心血管病有良好作用的是
  A. 镁 
  B. 钠 
  C. 膳食纤维 
  D. 维生素C 
  E. 维生素D 
 
19. [多选题]铅的特效解毒剂是
  A. 依地酸二钠钙 
  B. 美蓝 
  C. 解磷定 
  D. 二巯基丙醇 
  E. 二巯基丁二酸钠 
 
20. [单选题]患者前额部疼痛,经络辨证为( )
  A. 太阳经头痛 
  B. 少阳经头痛 
  C. 阳明经头痛 
  D. 太阴经头痛 
  E. 厥阴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