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临床微生物技术卫生高级职称(副高)真题答案公布(J7),更多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钩端螺旋体感染第1周应采集哪种标本观察螺旋体
  A. 血液 
  B. 尿液 
  C. 脑脊液 
  D. 粪便 
  E. 组织 
 
2. [单选题]缺陷病毒本质是指
  A. 衣壳缺损 
  B. 包膜刺突缺损 
  C. 基因组缺损 
  D. 复制周期不完全 
  E. 病毒酶缺损 
 
3. [单选题]甲基红试验所用培养基是
  A. 肉汤培养基 
  B. 蛋白胨水 
  C. 碱性蛋白胨水 
  D. 葡萄糖蛋白胨水 
  E. 生理盐水 
 
4. [单选题]能使白假丝酵母菌长出厚膜孢子的培养基是
  A. 普通琼脂培养基 
  B. 血琼脂培养基 
  C. 含胱氨酸的血琼脂培养基 
  D. 玉米粉培养基 
  E. 沙保罗培养基 
 
5. [多选题]吸虫患者可发生哪几型变态反应( )
  A. 速发型 
  B. 细胞毒型 
  C. 免疫复合物型 
  D. 迟发型 
  E. 都可以 
 
6. [单选题]关于新生隐球菌墨汁负染后的镜下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菌丝顶端有厚膜孢子 
  B. 单层瓶梗,孢子头呈放射状 
  C. 双层瓶梗,孢子头呈棍棒状 
  D. 圆形菌体,有芽生孢子 
  E. 圆形菌体,周围有一宽的空白圈 
 
7. [单选题]某方法一次测量得出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该方法
  A. 准确度高 
  B. 实用性强 
  C. 灵敏度好 
  D. 精密度高 
  E. 重复性好 
 
8. [多选题]下列哪项是疟疾导致贫血的原因( )
  A. 原虫对红细胞的破坏 
  B. 脾肿大功能亢进 
  C. 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 
  D. 发热 
  E. 腹泻 
 
9. [单选题]对流免疫电泳的用途
  A. 盐的分离 
  B. 蛋白质的分离 
  C. 测定抗原或抗体 
  D. 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E. 水的净化 
 
10. [单选题]我国检验医学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的是
  A. 适当工作环境 
  B. 实验仪器设备 
  C. 常规检验项目 
  D. 工作人员能力 
  E. 整体管理水平 
 
11. [单选题]下列因素可促使念珠菌病的发病,但哪一项除外
  A.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B.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C. 有肺炎病史 
  D. 白细胞减少,T细胞功能降低 
  E. 使用污染的输液管及导管 
 
12. [单选题]分枝杆菌萋-尼抗酸染色阳性结果是
  A. 菌体呈蓝色 
  B. 菌体呈黄色 
  C. 菌体呈绿色 
  D. 菌体呈红色 
  E. 菌体呈紫色 
 
13. [单选题]所谓假失控是指
  A. 控制方法对有误差分析做出了失控判断 
  B. 控制方法对无误差分析做出了失控判断 
  C. 控制方法对有误差分析做出了在控判断 
  D. 控制方法对无误差分析做出了在控判断 
  E. 对误差分析失去控制 
 
14. [单选题]在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时,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采用本批次质控物测定值中的
  A. 所有在控数据 
  B. 所有质控数据 
  C. 所有失控数据 
  D. 最后1个月的质控数据 
  E. 最初20个数据 
 
15. [单选题]不能用于检测血清中抗体的试验
  A. 肥达试验 
  B. 外斐试验 
  C. 中和试验 
  D. 间接凝集试验 
  E.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16. [单选题]试管凝集法检测军团菌时,凝集结果的判定,“+”现象为( )
  A. 上清稍透明,菌体于管底呈伞状沉淀 
  B. 上清几乎完全透明,管底有伞状沉淀 
  C. 上清稍透明,管底有伞状沉淀 
  D. 液体有勉强的透明度,管底有稍微沉淀 
  E. 液体均匀浑浊,管底无沉淀 
 
17. [单选题]产单核李斯特菌在羊血琼脂上培养可出现
  A. 狭窄的β溶血环 
  B. 狭窄的α溶血环 
  C. 无溶血现象 
  D. 放置过夜后溶血环消失 
  E. 宽阔的α溶血环 
 
18. [单选题]医德修养要坚持
  A. 集体性 
  B. 组织性 
  C. 强制性 
  D. 实践性 
  E. 机动性 
 
19. [单选题]体内不通过血行播散的病毒是
  A. HAV 
  B. HBV 
  C. HEV 
  D. 脊髓灰质炎病毒 
  E. HSV 
 
20. [单选题]误差检出概率指的是
  A. 假失控批数/(假失控批数+真在控批数)×100% 
  B. 真失控批数/(真失控批数+假在控批数)×100% 
  C. 真在控批数/(真在控批数+假在控批数)×100% 
  D. 真失控批数/(真失控批数+假失控批数)×100% 
  E. 假失控批数/(真在控批数+假在控批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