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全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模拟考试试题免费下载(N2),更多全科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望舌以辨别疾病虚实,主要观察( )
  A. 舌色浅深 
  B. 舌质老嫩 
  C. 舌苔厚薄 
  D. 舌苔润燥 
  E. 舌体胖瘦 
 
2. [单选题]下列哪项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所致
  A. 溶血性贫血 
  B. 肾性贫血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缺铁性贫血 
  E. 失血性贫血 
 
3. [单选题]在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实验地区人口比较稳定 
  B. 实验现场要有较高的患病率 
  C. 实验人群中近期未发生过该病流行 
  D. 现场的登记报告制度完善 
  E. 当地领导重视,群众乐观接受 
 
4. [单选题]抢救有机磷中毒常用的胆碱酯酶复能剂为
  A. 氯磷定 
  B. 巯基化合物 
  C. 亚甲蓝 
  D. 纳洛酮 
  E. 美解眠 
 
5. [单选题]大椎的取穴法为( )
  A. 活动标志取穴法 
  B. 肌性标志取穴法 
  C. 骨度折量取穴法 
  D. 骨性标志取穴法 
  E. 简便取穴法 
 
6. [单选题]以下属于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是
  A. 自幼反复发作咳嗽、气急,近两天闻到油漆后症状加剧 
  B. 咳嗽伴臭脓痰 
  C. 高热,咳铁锈色痰 
  D. 咳嗽痰量多,分层 
  E. 长期低热伴痰中带血 
 
7. [单选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划分,老年人指
  A. 50岁 
  B. 60岁 
  C. 65岁 
  D. 70岁 
  E. 75岁 
 
8. [单选题]X±2.58S包括变量值的
  A. 68.3% 
  B. 80.0% 
  C. 90.0% 
  D. 95.0% 
  E. 99.0% 
 
9. [单选题]一位师傅不慎被机器绞伤前臂引起皮下伤口活动性出血。现场急救应首先试用的止血方法为
  A. 指压肱动脉止血 
  B. 加压包扎止血 
  C. 上止血带止血 
  D. 填塞止血 
  E. 止血钳止血 
 
10. [单选题]正确选择婴儿辅食添加时间
  A. 生后1个月内 
  B. 生后2~3个月内 
  C. 生后3~5个月 
  D. 生后4~6个月 
  E. 生后10个月 
 
11. [单选题]严重创伤时,血钾
  A. 无改变 
  B. 明显降低 
  C. 明显升高 
  D. 变化随血钠而定 
  E. 变化随尿量而定 
 
12. [单选题]胃癌血行扩散最常见的部位为
  A. 骨骼 
  B. 肺 
  C. 卵巢 
  D. 皮肤 
  E. 肝脏 
 
13. [单选题]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 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 
  B. 思维迟缓 
  C. 生活疏懒,行动迟缓 
  D. 食欲亢进,体重明显增加 
  E. 情感有昼重夜轻的特点 
 
14. [多选题]结膜炎的临床表现包括
  A. 结膜充血 
  B. 异物感 
  C. 流泪 
  D. 分泌物增多 
  E. 眼压升高 
 
15. [单选题]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主要措施不包括
  A. 健康教育 
  B.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C. 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 
  D. 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E. 筛查 
 
16. [单选题]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 )
  A. 火 
  B. 湿 
  C. 痰 
  D. 痰与火 
  E. 气虚 
 
17. [单选题]关于贝赫切特(白塞)综合征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口腔损害多数为轻型或口炎型口疮 
  B. 皮肤损害以发生在下肢伸侧的结节红斑较为多见 
  C. 多数病员具有针刺脓包或针刺丘疹 
  D. 生殖器损害主要为溃疡 
  E. 血象无明显变化,全身症状不明显 
 
18. [单选题]男性,30岁,自幼出现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入院前3天喘息持续发作,伴咳嗽,少量白色粘液痰,体检:端坐呼吸、大汗、发绀,两肺呼吸音减弱,广泛哮鸣音,应诊断为
  A. 支气管哮喘 
  B. 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 
  C. 哮喘持续状态 
  D.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 
  E. 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 
 
19. [单选题]肝硬化腹水患者,一般每日进水量宜控制为
  A. <500ml 
  B. 500~1000ml 
  C. 1000~1500ml 
  D. 1500~2000ml 
  E. 2000~2500ml 
 
20.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教育项目计划设计原则
  A. 目标原则 
  B. 整体性原则 
  C. 前瞻性原则 
  D. 回顾性原则 
  E. 参与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