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全科医学中级职称历年真题解析(R0),更多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全科医学中级职称历年真题解析(R0),更多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全科医学的医学模式基础是
  A.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B. 生物医学模式 
  C.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D. 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E. 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2. [单选题]具有中空外坚,浮而搏指特征的脉象是
  A. 紧脉 
  B. 弦脉 
  C. 芤脉 
  D. 革脉 
  E. 牢脉 
 
3. [单选题]治疗肝胃郁热胃痛的主方是
  A. 保和丸 
  B. 柴胡疏肝散 
  C. 化肝煎 
  D. 一贯煎 
  E. 丹参饮 
 
4. [单选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 周围血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B. 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增多 
  C. 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减少 
  D. 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E. 骨髓粒系各阶段细胞均见增多,以早、中、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 
 
5. [单选题]下列关于气不摄血证的辩证要点的表述,哪项最正确
  A. 慢性出血 
  B. 面白气短 
  C. 神疲乏力 
  D. 舌淡脉细 
  E. 以上诸证同见 
 
6.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是导致痹证的常见病因
  A. 正气不足 
  B. 久居潮湿,涉水冒雨 
  C. 感受风热与湿邪相并 
  D. 急燥易怒,情志不调 
  E. 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 
 
7. [单选题]“以人为本,践行宗旨”的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
  A. 坚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宗旨 
  B. 发扬大医精诚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C. 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D. 以上都是 
 
8. [单选题]患者,男,36岁。因应酬太多,倍感疲劳,昨日起怕冷,发烧,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濡滑。首选药物是
  A. 麻黄 
  B. 桂枝 
  C. 藿香 
  D. 苏叶 
  E. 薄荷 
 
9. [单选题]满面通红者多属于
  A. 戴阳证 
  B. 虚热证 
  C. 实热证 
  D. 上热下寒证 
  E. 格阳证 
 
10. [单选题]患者,女,55岁。午饭后小睡片刻,出现腹胀,自觉饮食未消化,兼有胸闷咳喘,黏痰甚多,舌质淡胖,脉滑。首选药物是
  A. 麦芽 
  B. 鸡内金 
  C. 紫苏子 
  D. 白芥子 
  E. 莱菔子 
 
11. [单选题]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情况,封存和启封病历资料时应
  A. 有卫生行政部门有关人员在场 
  B. 有医患双方在场 
  C. 经请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 
  D. 有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在场 
  E. 有关三方公证人在场 
 
12.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心身疾病的预防从个人角度来说应遵循的原则
  A. 培养健全的人格 
  B. 锻炼应对能力,调节情绪 
  C. 储备社会支持力量 
  D.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E. 锻炼良好的体格 
 
13. [单选题]蜘蛛痣不应该出现于下列哪个部位
  A. 脸部 
  B. 颈部 
  C. 前臂 
  D. 肩部 
  E. 脐部 
 
14. [单选题]主脉所生病的经脉是:
  A. 手太阴肺经 
  B. 手少阴心经 
  C. 手厥阴心包经 
  D. 足太阳膀胱经 
  E. 足阳明胃经 
 
15. [单选题]麻杏石甘汤的功效是
  A. 疏风泄热,宣肺止咳 
  B. 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C.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D. 疏风解表,清肺泄热 
  E.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16. [单选题]浸润型肺结核的好发部位
  A. 下叶背段 
  B. 肺尖或锁骨下区 
  C. 中叶 
  D. 肺门区 
  E. 肺底部 
 
17. [单选题]暖肝煎中配伍当归的用意是
  A. 补血和营 
  B. 补血调经 
  C. 补血养肝 
  D. 补血活血 
  E. 活血止痛 
 
18. [单选题]手阳明经、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A. 目内眦旁 
  B. 目外眦旁 
  C. 鼻翼旁 
  D. 口角旁 
  E. 颧骨旁 
 
19. [单选题]下列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A. 湿性重浊 
  B. 湿性凝滞 
  C.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D. 湿性黏滞 
  E.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0. [单选题]患者突然昏倒,口噤不开,面青身凉,苔白,脉迟有力。首选药物是
  A. 冰片 
  B. 牛黄 
  C. 苏合香 
  D. 石菖蒲 
  E. 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