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药学正高2024基础知识考试试题(W6),更多临床药学(正高)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药学正高2024基础知识考试试题(W6),更多临床药学(正高)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药学信息的实施包括如下工作
  A. 编写《药讯》 
  B. 进行科普宣传 
  C. 深入临床 
  D. 提供咨询 
  E. 退回不合理处方 
 
2. [多选题]软膏剂的类脂类基质有
  A. 凡士林 
  B. 羊毛脂 
  C. 液体石蜡 
  D. 蜂蜡 
  E. 硅酮 
 
3. [单选题]内伤发热,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舌质青紫,脉涩为( )
  A. 气郁发热 
  B. 气虚发热 
  C. 阴虚发热 
  D. 瘀血发热 
  E. 湿阻发热 
 
4. [多选题]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B.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C. 暴发性流行性脑炎 
  D. 感染中毒性休克 
  E. 粒细胞增多症 
 
5. [多选题]人感染蛔虫是由于误食了( )。
  A. 成虫 
  B. 受精虫卵 
  C. 未受精虫卵 
  D. 蚴虫 
  E. 感染期含蚴卵 
 
6. [多选题]下列关于药品批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批号标示是同一天药品生产日期的一组数字 
  B. 药品“批”所要反映的最根本问题是在允许限度内的质量均匀性 
  C. 由批号推算出药品的有效期和存放时间的长短 
  D. 在生产过程中,药品批号主要起标识作用 
  E. 可以依据药品“批”的抽检情况及使用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药品质量监督和药品控制 
 
7. [单选题]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A. 血的生成 
  B. 气机调节 
  C. 气的生成 
  D. 血的统摄 
  E. 气的宣发 
 
8. [多选题]主要降解途径是水解的药物有
  A. 酯类 
  B. 酚类 
  C. 烯醇类 
  D. 芳胺类 
  E. 酰胺类 
 
9. [多选题]属于心阴虚和肝阴虚共证的有( )
  A. 潮热盗汗 
  B. 口干 
  C. 脉弦细数 
  D. 舌红少津 
  E. 头晕耳鸣 
 
10. [多选题]关于抗结核药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异烟肼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和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B. 利福平系肝药酶诱导剂 
  C. 乙胺丁醇大剂量可致视神经炎 
  D. 链霉素穿透能力弱,易耐药,有耳毒性 
  E. 吡嗪酰胺与异烟肼、利福平有协同作用,单用易耐药 
 
11. [多选题]患者高血压、心衰,长期用降压药合并利尿剂呋塞米20mg,每日二次口服,最近自感全身无力明显,应注意是否出现
  A. 高血钾 
  B. 低血钾 
  C. 高血钠 
  D. 低血钠 
  E. 高钙血症 
 
12. [多选题]可用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物是
  A. 甲氨蝶呤 
  B. 环磷酰胺 
  C. 氟尿嘧啶 
  D. 巯嘌呤 
  E. 长春新碱 
 
13. [多选题]西医学将痛经分为( )
  A. 原发性痛经 
  B. 生理性痛经 
  C. 病理性痛经 
  D. 继发性痛经 
  E. 混合性痛经 
 
14. [多选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分为
  A.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B. 毒性甲状腺肿 
  C. 自主性甲状腺瘤 
  D.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瘤 
  E. 非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瘤 
 
15. [多选题]属于平息内风的方剂是( )
  A. 消风散 
  B. 大秦艽汤 
  C. 镇肝熄风汤 
  D. 天麻钩藤饮 
  E. 大定风珠 
 
16. [单选题]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 )
  A. 赭石 
  B. 怀牛膝 
  C. 龙骨 
  D. 玄参 
  E. 茵陈 
 
17. [多选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包括
  A.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B.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C.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D. 普遍建立比较建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E. 普遍建立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 
 
18. [多选题]艾灸的适应证包括( )
  A. 阳虚 
  B. 气虚 
  C. 痹病 
  D. 痰饮 
  E. 久泻 
 
19. [多选题]属于足厥阴肝经循行的部位有( )
  A. 阴器 
  B. 少腹 
  C. 两胁 
  D. 两乳 
  E. 巅顶 
 
20. [多选题]下列表现中,提示中风阳闭的有( )
  A. 躁扰不安 
  B. 痰浊壅盛 
  C. 二便自遗 
  D. 面赤身热 
  E. 舌苔黄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