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资格考试宝典2024健康教育学中级专业考前点睛模拟题(W6),更多健康教育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健康教育”一词正式引用于我国是在
A. 19世纪初
B. 1948年
C. 1978年
D. 1984年
E. 1988年
2. [单选题]健康信念理论模式核心概念是相关疾病
A. 危险性或危险因素的知觉
B. 威胁知觉和行为评估
C. 易感性和敏感性的认知
D. 后果严重性的认识
E. 行为改变障碍的认知
3. [单选题]某医院发生一起重大医疗过失行为,造成患者冯某死亡,鉴定为一级医疗事故。冯父、冯妻、冯妹及堂兄、表弟等6人从外地赶来参加了医疗事故的处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院对参加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交通费、误工费和住宿费的损失赔偿人数不超过( )
A. 二人
B. 三人
C. 四人
D. 五人
E. 六人
4. [单选题]青春期的年龄范围一般为( )
A. 8~18岁
B. 9~19岁
C. 8~20岁
D. 10~18岁
E. 10~20岁
5.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针与原则是
A.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B. 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C.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E. 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6. [单选题]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B.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C.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试行)
D.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2.26
E. 《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2007.6.20
7. [单选题]学校卫生的重点工作对象是( )
A. 小学生
B. 中学生
C. 中小学生
D. 中学生与大学生
E. 小学生、中学生与大学生
8. [单选题]当前化妆品经营中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A. 微生物污染
B. 无卫生许可证产品的销售
C. 化妆品的产品质量
D. 化妆品的无证经营
E. 化妆品的假冒伪劣产品
9. [单选题]生殖功能从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为
A. 女童期
B. 青春期
C. 生育期
D. 更年期
E. 老年期
10. [单选题]最近几年来,"双肺同期灌洗技术"在我国广泛开展,减轻了尘肺患者的痛苦,延长了生命,对陶工尘肺患者进行灌洗,灌洗后的生理盐水颜色为
A. 灰色
B. 黄色
C. 白色
D. 金色
E. 浅绿色
11. [单选题]社会认知理论的期望概念是
A.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和行为的结局来产生和获得新行为
B. 能增强或降低个人行为再发生可能性的,对个人行为的反应
C. 事先预料某种行为的可能结局
D. 个人对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自信心
E. 个人对目标指引的行为和活动的自我调节
12. [单选题]青少年在身体素质发育过程中,速度发展最快的年龄是( )
A. 6~8岁
B. 9~12岁
C. 14~16岁
D. 16~18岁
E. 18岁以上
13. [单选题]评定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时,采用的参考蛋白是
A. 蛋类
B. 肉类
C. 鱼类
D. 奶类
E. 豆类
14. [单选题]婴幼儿期常见疾病不包括
A. 呼吸道疾病
B. 消化道疾病
C. 肿瘤
D. 蛲虫病
E. 佝偻病
15. [单选题]标准中规定每克或每毫升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微生物是
A. 真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B. 真菌、粪大肠菌群、溶血性链球菌
C. 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破伤风杆菌
D. 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大肠菌群
E. 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6. [单选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残疾生活补助费应根据伤残等级,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 )
A. 5年
B. 10年
C. 15年
D. 20年
E. 30年
17. [单选题]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0.05,这一事件是( )
A. 随机事件
B. 必然事件
C. 不可能事件
D. 偶然时间
E.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18. [单选题]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B.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C. 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D. 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 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19. [单选题]具有"跨学科而又无学科性"的是
A. 健康教育
B. 健康促进
C. 行为科学
D. 社会心理学
E. 健康社会学
20. [单选题]不属于社会医学研究内容的是( )
A. 卫生服务状况
B. 卫生行为
C. 社会卫生政策
D. 社会危险因素
E. 临床诊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