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内科卫生副高高级职称2024历年真题解析(Q5),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内科卫生副高高级职称2024历年真题解析(Q5),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素问·五藏别论》关于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
  A. 迷信于鬼神者 
  B. 厌恶针石治疗者 
  C. 主观不愿治疗者 
  D. 年老体虚者 
  E. 年幼体弱者 
 
2. [单选题]痞满的主要病机在于
  A. 胃失和降 
  B. 脾失升清 
  C. 腑气不通 
  D. 中焦气机阻滞 
  E. 肝气横逆 
 
3. [单选题]中风阴闭的治法是
  A.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B. 化痰熄风,宣郁开窍 
  C. 养阴熄风,通络开窍 
  D. 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E. 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4. [单选题]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当其冲者
  A. 肝肺 
  B. 肺脾 
  C. 肺卫 
  D. 肺胃 
  E. 心肺 
 
5. [单选题]女,24岁。近日因饱食后,出现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治法宜用
  A. 疏肝理气,清热泻火 
  B. 疏肝理气,理气活血 
  C.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D. 疏散风寒,消食导滞 
  E. 以上都不是 
 
6. [单选题]下列何项不是郁证的临床特点
  A. 失眠多梦 
  B. 情绪不宁 
  C. 烦急易怒 
  D. 胁肋胀痛 
  E. 四肢厥冷 
 
7. [单选题]腰部刺痛拒按,不能转侧属于
  A. 寒湿痹痛 
  B. 瘀血阻络 
  C. 寒湿阻滞 
  D. 肝胆湿热 
  E. 肝肾阴虚 
 
8. [单选题]最早记载用海藻、昆布治疗瘿病的著作是
  A. 《伤寒杂病论》 
  B. 《肘后方》 
  C. 《千金要方》 
  D. 《诸病源候论》 
  E. 《太平圣惠方》 
 
9. [单选题]典型下脘痛的疼痛是
  A. 持续痛 
  B. 间歇痛 
  C. 空腹痛 
  D. 进食痛 
  E. 下脘痛 
 
10. [单选题]臌胀的主证是
  A. 全身水肿 
  B. 下肢水肿 
  C. 腹胀大 
  D. 头面四肢水肿 
  E. 腹部饱满 
 
11. [单选题]导致肺心病死亡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 休克 
  B. 消化道出血 
  C. 心律失常 
  D.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E. 肺性脑病 
 
12.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阴闭的症状
  A. 四肢不用 
  B. 气粗鼻鼾 
  C. 面白唇紫 
  D. 痰涎塞盛 
  E. 苔白腻,脉滑 
 
13. [单选题]比较明确的把郁证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加以论述,始于
  A. 唐代 
  B. 金元时代 
  C. 宋代 
  D. 明代 
  E. 东汉 
 
14. [单选题]肾阳衰微型阴水患者如复感寒邪,致肿势转盛、恶寒无汗者,治疗宜用
  A. 真武汤合越婢汤 
  B. 金匮肾气丸合越婢汤 
  C. 越婢加术汤 
  D. 五皮饮合五苓散 
  E. 真武汤去白芍,加麻黄、细辛、甘草 
 
15.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皆可面见青色
  A. 虚证 
  B. 痛证 
  C. 寒证 
  D. 惊风 
  E. 瘀血 
 
16. [多选题]噎膈用药在临床上需忌用
  A. 温燥 
  B. 苦寒 
  C. 酸涩 
  D. 滋腻 
  E. 甘润 
 
17. [单选题]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言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手足拘挛、关节疫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其病机是
  A. 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B. 肝肾阴虚,阳亢化风,上扰清空 
  C. 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D. 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E. 正不胜邪,元气衰微 
 
18. [单选题]患者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发热微恶风寒,全身不适,身痛,小便短少而黄,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治疗的主方为
  A. 茵陈蒿汤 
  B. 茵陈四苓散 
  C. 大黄硝石汤 
  D. 栀子柏皮汤 
  E.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9. [单选题]下列哪一证不见于悬饮的病程发生、发展全过程中
  A. 邪犯胸肺 
  B. 饮留肠胃 
  C. 饮停胸胁 
  D. 络气不和 
  E. 阴虚内热 
 
20. [单选题]燥邪犯表,以下症状中错误的是
  A. 皮肤干燥 
  B. 皮肤皲裂 
  C. 口咽干燥 
  D. 皮肤脱屑 
  E. 肌肤甲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