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输血技术医学职称副高考试模拟题(M2),更多输血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
A. 血小板制备过程中混入较多的白细胞
B. 脾脏大和脾功能亢进
C. 急性失血
D. 严重感染
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 [单选题]新生儿出血症病因不包括
A. 胎儿肝内维生素K储存量低
B. 新生儿肠道维生素K的合成少
C. 非母乳喂养
D. 维生素K通过胎盘量较少
E. 先天性肝胆疾病
3. [单选题]冷沉淀在37℃水浴快速解冻后至输注前,应保存在
A. 10℃
B. 37℃
C. 20~24℃
D. 1~6℃不震荡
E. 1~6℃震荡
4. [单选题]下列哪种情况需延期献血
A. 较重的胃溃疡
B. 较重的十二指肠溃疡
C. 急性胃肠炎
D. 慢性胃肠炎
E. 慢性胰腺炎
5. [单选题]人体感染哪种病毒后细胞内可出现包涵体
A. 流感病毒
B. 肝炎病毒
C. 副流感病毒
D. 正粘病毒
E. 狂犬病毒
6. [单选题]能在生理盐水介质中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出现凝集的抗体是
A. IgM
B. IgA
C. IgG
D. IgD
E. IgE
7. [单选题]属于碱性氨基酸的是
A. 色氨酸
B. 丙氨酸
C. 甲硫氨酸
D. 精氨酸
E. 丝氨酸
8. [单选题]血站应建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文件。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应覆盖检测前、检测和检测后整个过程,下列哪项内容不包括在内
A. 质量手册
B. 程序文件
C. 标准操作规程
D. 记录
E. 提案
9. [单选题]关于AB型血液正确的是
A. 无抗A和抗B
B. 有抗A
C. 有抗B
D. 有抗A,B
E. 有抗O
10. [单选题]操作某一设备最恰当的是应根据
A. 工作经验
B. 个人习惯
C. 制作商操作说明书
D. 标准操作程序
E. 领导指示
11. [单选题]为落实献血和输血安全的原则,下列哪项是不符合这一原则的做法
A. 改进实验方法,提高血液病原体检测水平
B. 使用质量有保证的厂家提供的试剂
C. 严格筛查献血员
D. 对因无过错输血污染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医师无责任
E.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12. [单选题]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温度及保存期,哪些正确
A. -20℃以下,四年
B. -50℃以下,二年
C. -80℃以下,三年
D. -120℃以下,三年
E. -20℃以下,一年
13. [单选题]压力蒸汽灭菌器要求,不正确的是
A. 门框与橡胶垫圈无损坏,平整
B. 门的锁扣灵活、有效。对手提式与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主体与顶盖无裂缝和变形
C. 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停留在最高点
D. 关好门,通蒸汽,无漏气
E. 安全阀应在蒸汽压力达到规定的安全限度(一般高于灭菌所需压力10%左右)时被冲开
14. [单选题]贮存式自体输血时血液采集后,正确做法是
A. 血液应置于4℃±2℃贮血专用冰箱中保存
B. 可以放在室温条件下保存
C. 必须进行深低温处理与保存
D. 必须在-196℃条件下保存
E. 保存时应使用二甲亚砜保护剂
15. [单选题]关于Km(米氏常数)的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A.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B. Km值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C. Km值愈小,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愈大
D. Km值与酶的结构、底物和反应环境(如温度、pH、离子强度)有关
E. Km与酶的浓度有关
16. [单选题]浓缩红细胞的容量检查标准、检查频率和检查数量分别是
A. 标示量±5%,1次/月,当日库存数1%~5%
B. 标示量±10%,2次/月,当日库存数1%~5%
C. 标示量±10%,2次/月,当日库存数1%~5%
D. 200ml全血分:(120±10%)ml,400ml全血分:(240±10%)ml,1次/月,当日库存数5%~10%
E. 200ml全血分:(120±10%)ml,400ml全血分:(240±10%)ml,1次/月,当日库存数1%~5%
17. [单选题]冷沉淀保存温度应为
A. 22℃±2℃
B. 4℃±2℃
C. -20℃以下
D. -50℃以下
E. -40℃以下
18. [单选题]害怕感染传染病是人们不愿献血的原因之一,要打消此想法必须做到
A. 采血环境的干净整洁
B. 采血技术的熟练
C. 使用一次性的采血袋
D. 杜绝一切献血不良反应
E. 采血操作过程的安全
19. [单选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活的标志不包括
A. 供者型的红细胞抗原
B. 供者型的性染色体
C. 供者型的HLA抗原系统
D. 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
E. 发生GVHD
20. [单选题]开展输血相容性试验室间质量评价,不正确的观点是
A. 帮助临床输血实验室提高检验质量
B. 通过分析试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C. 客观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D. 客观评价实验室的检测精密度
E. 有利于改进实验室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