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护理学专业知识年=免费考试试题下载(M6),更多护理学专业知识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系统招聘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护理学专业知识年=免费考试试题下载(M6),更多护理学专业知识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系统招聘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测量血压时,( )可引起测得的血压度数偏高。
  A. 被测者手臂位置高于心脏 
  B. 水银柱上端小孔堵塞 
  C. 被测者情绪激动 
  D. 袖带太宽或过紧 
 
2. [单选题]护士与某胰腺炎病人及其家属共同研究病人出院后的饮食安排,此时护士扮演的角色是( )。
  A. 教育者 
  B. 策划者 
  C. 咨询者 
  D. 治疗者 
 
3. [单选题]护士为患者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时,患者自述头痛,推注时稍有阻力,推注部位局部隆起,抽无回血,多考虑是( )。
  A. 静脉痉挛 
  B. 针头斜面部分穿透血管壁 
  C. 针头部分阻塞 
  D.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E. 针头滑出血管壁 
 
4.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脉搏提示心肌损害?( )
  A. 水冲脉 
  B. 交替脉 
  C. 奇脉 
  D. 不整脉 
  E. 脉搏短绌 
 
5. [单选题]体温每升高1℃,成人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
  A. 5次 
  B. 10次 
  C. 18次 
  D. 20次 
  E. 25次 
 
6. [单选题]以下不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要求的是( )。
  A. 床单位清洁干燥 
  B. 床单位阳光充足 
  C. 病室空气流通 
  D. 病室内温度18℃~20℃ 
  E. 病室内湿度50%~60% 
 
7. [单选题]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特点是( )
  A. 餐后即痛,持续2小时后缓解 
  B. 餐后1小时开始,持续2小时后缓解 
  C. 餐后2小时开始,持续2小时后缓解 
  D. 餐后3~4小时开始,进餐后缓解 
  E. 无规律性 
 
8. [单选题]下列不符合铺床节力原则的是( )
  A. 身体靠近床边 
  B. 备齐用物,按序放置 
  C. 上身前倾,两膝直立 
  D. 下肢稍分开,保持稳定 
  E. 使用肘部力量,动作轻柔 
 
9. [单选题]低钾血症病人最早的临床反应是( )。
  A. 恶心、呕吐 
  B. 心脏传导阻滞 
  C. 肌无力 
  D. 代谢性酸中毒 
  E. 感觉异常 
 
10. [单选题]受精卵在第3日分裂成桑葚胚的细胞个数为( )。
  A. 8个 
  B. 16个 
  C. 24个 
  D. 32个 
 
11. [单选题]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的特殊症状是( )。
  A. 呼吸困难,发绀 
  B. 胸闷气促,烦躁不安 
  C. 心悸,恶心,呕吐 
  D. 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咳粉红色泡沫痰 
 
12. [单选题]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是( )。
  A. 双合诊检查 
  B. 阴道B超 
  C. 腹腔镜检查 
  D. 分段诊断性刮宫 
  E. 盆腔X线摄片 
 
13. [单选题]绘制脉搏、心率曲线时,脉率以( )表示。
  A. 红圈 
  B. 蓝圈 
  C. 红点 
  D. 蓝点 
 
14. [单选题]为患者测量脉搏时接触到短绌脉通常提示( )
  A. 房性早搏 
  B. 心房颤动 
  C. 期前收缩 
  D. 房室结逸搏 
  E. 窦性早搏 
 
15. [单选题]一般病室温度保持在( )较为适宜。
  A. 18℃~22℃ 
  B. 16℃~20℃ 
  C. 22℃~25℃ 
  D. 24℃~26℃ 
 
16. [单选题]筛选宫颈癌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宫颈活检 
  B. 阴道镜检查 
  C. 宫颈锥切病理检查 
  D.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17. [单选题]测量脉搏的正确方法是( )
  A. 危重患者要测1分钟 
  B. 脉细弱时用拇指诊脉 
  C. 偏瘫患者在股动脉处测量 
  D. 剧烈活动后休息5分钟再测 
  E. 绌脉时用听诊器听心率1分钟 
 
18. [单选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其无菌区为( )
  A. 肩、背、前胸、手部 
  B. 肩部及腰部以上 
  C. 前胸、手臂、腰部以上 
  D. 肩部、背、腰部以下 
  E. 前胸、臂部以上、腰部以下 
 
19. [单选题]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关灯后再使用前需间隔( )。
  A. 1~2min 
  B. 3~4min 
  C. 5~6min 
  D. 7~8min 
 
20. [单选题]持续用冷1小时后,局部皮肤由白转红,属于( )
  A. 局部效应 
  B. 继发效应 
  C. 远处效应 
  D. 后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