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肾内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年=免费考试试题下载(H9),更多肾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肾内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年=免费考试试题下载(H9),更多肾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银翘散的药物组成是( )
  A. 金银花、连翘 
  B. 荆芥穗、淡豆豉 
  C. 生姜、大枣 
  D. 桔梗、薄荷、牛蒡子 
  E. 淡竹叶、芦根 
 
2. [多选题]因肾单位数量减少造成的肾衰,剩余功能肾单位代偿的结果,下述哪项正确 ( )
  A. 肾小球滤液的形成高于正常 
  B. 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功能高于正常 
  C. 尿液生成的数量高于正常 
  D. 会出现矫枉失衡 
  E. 以上均不对 
 
3. [多选题]清法,也叫清热法,主要包括( )
  A. 清心除烦 
  B. 清泻脏腑 
  C. 清营凉血 
  D. 清热解毒 
  E. 清热泻火 
 
4. [单选题]过度悲伤对气机的影响是( )
  A. 气消 
  B. 气结 
  C. 气上 
  D. 气下 
  E. 气乱 
 
5. [单选题]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过程学术争鸣的时期是( )
  A. 战国及两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现代 
 
6. [多选题]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有价值的指标
  A. 病史 
  B. 肾脏大小 
  C. 肾脏实质厚度 
  D. 指甲肌酐 
  E. 贫血 
 
7. [多选题]肾小球滤过率的主要取决因素是
  A. 血管紧张素 
  B. 胶体渗透压 
  C. 毛细血管滤过分数 
  D. 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和肾小囊中的静水压 
  E. 滤过膜的面积 
 
8. [单选题]温脾汤的主治是( )
  A. 寒积便秘 
  B. 脾胃虚弱 
  C. 脾阳不足,寒积便秘 
  D. 脾阳不足 
  E. 脾虚湿盛 
 
9. [多选题]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禁针;妊娠3月以上,不宜针刺上腹部穴位以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这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 合谷 
  B. 三阴交 
  C. 肾俞 
  D. 至阴 
  E. 大椎 
 
10. [多选题]头痛实证的常见证型有( )
  A. 风寒头痛 
  B. 风热头痛 
  C. 风湿头痛 
  D. 肾虚头痛 
  E. 肝阳头痛 
 
11. [多选题]关于隐匿性肾炎,下列正确的是
  A. 好发于20~30岁,上呼吸道感染后1~4天发作 
  B. 多是无症状蛋白尿,尿蛋白<1.5g/d 
  C. 诱因后突然出现血尿,呈肉眼血尿,1~2天后自愈 
  D. 无水肿、高血压、贫血 
  E. 预后良好,不会发展成尿毒症 
 
12. [多选题]以下哪项是IgA肾病的临床表现 ( )
  A. 无症状性尿异常 
  B. 高血压 
  C. 肉眼血尿发作 
  D. 肾病综合征 
  E. 以上都不是 
 
13. [多选题]气流阻力和顺应性可影响吸入气体的分布,可降低肺顺应性的有
  A. 间质性肺炎 
  B. 肺水肿 
  C. 肺纤维化 
  D. 肺气肿 
  E. 肺淤血 
 
14. [多选题]纠正急性肾衰竭可逆病因的措施是
  A. 处理血容量不足、休克 
  B. 停用影响肾灌注或肾毒性的药物 
  C. 输血 
  D. 等渗盐水扩容 
  E. 控制感染 
 
15. [多选题]对心的系统连属,描述正确的是( )
  A. 心在志为喜 
  B. 心在体合脉 
  C. 心在窍为舌 
  D. 心在液为汗 
  E. 与小肠相表里 
 
16. [多选题]属于梅核气的治法是( )
  A. 理气 
  B. 化痰 
  C. 止痛 
  D. 活血 
  E. 解郁 
 
17. [多选题]麻黄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桂枝 
  B. 荆芥 
  C. 麻黄 
  D. 杏仁 
  E. 甘草 
 
18. [单选题]患者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健忘,神疲,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为( )
  A. 补气活血,镇惊安神 
  B.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C.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D.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E. 以上均不是 
 
19. [多选题]肾小球滤过膜包括 ( )
  A. 毛细血管内皮 
  B. 基底膜 
  C. 囊上皮脏层 
  D. 系膜细胞 
  E. 以上均不正确 
 
20. [单选题]脾气不足型崩漏的病机为( )
  A. 脾失生化,气血不足 
  B. 脾气虚弱,冲任不固 
  C. 脾虚气弱,清阳不升 
  D. 脾运失职,湿注下焦 
  E. 脾气虚弱,中阳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