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正高真题专家解析(P6),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HIV的感染特点有 ( )
A. 可通过性行为传播
B. 可通过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感染
C. 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D. 易并发机会感染
E. 易发生肿瘤
2. [多选题]vWF参与止凝血过程中的( )。
A. 血小板黏附
B. 血小板活化
C. 一级止血过程
D. 二级凝血阶段
E. 继发性纤溶亢进
3. [多选题]在气-固色谱中,样品各组分的分离基于
A. 性质不同
B. 溶解度的不同
C. 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的不同
D. 挥发性的不同
E. 在吸附剂上脱附能力的不同
4. [多选题]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特点的是
A. 骨髓比外周血中有更多的异常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比例增加或正常
C. 原始淋巴细胞增多
D. 单核细胞常增多
E. 异型淋巴细胞>10%
5. [多选题]依据ISO15189,关于委托实验室的检验,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室应登记所有其委托的实验室及所有委托给其他实验室的样品
B. 对委托实验室评审记录的保存应符合国家、区域或地方要求
C. 应将对检验结果负责的实验室名称和地址提供给实验室服务用户
D. 合同评审中应明确由委托实验室负责确保将其检验结果和发现提供给申请者
E. 若由本实验室出具检验报告,必须按委托实验室的报告原字原样报告
6. [多选题]临床上长期使用哪些药物需进行TDM
A. 地高辛
B. 苯妥英钠
C. 氨茶碱
D. 青霉素
E. 环孢素
7. [多选题]人感染肾膨结线虫的可能方式为( )
A. 经血液传播
B. 经胎盘传播
C. 吃了含该虫第三期幼虫的蛙或鱼类而引起
D. 幼虫经皮肤侵入而感染
E. 因吞食了生水中的或水生植物上的寡毛类环节动物而获得感染
8. [多选题]胎盘可以产生的激素是
A. 雌激素
B. 孕激素
C.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D. 催产素
E. 黄体生成素
9. [多选题]抗生素/微生物组合在体外可出现活性,但在临床上无效,不应报告敏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产ESBL细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
B.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Ⅰ、Ⅱ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
C. 鼠疫耶尔森菌:氨基糖苷类
D. 肠球菌属: 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E. 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所有β-内酰胺类
10. [多选题]关于真空采血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真空采血管应保存在避光,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下
B. 真空采血管不宜反复离心
C. 真空采血管的盖塞不影响血液成分
D. 使用前勿松动试管盖塞
E. 多管采血时应遵循一定的抽血顺序
11. [多选题]漏出液的形成机制有
A. 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淋巴回流受阻
D. 细菌性炎症感染
E. 水钠潴留
12. [多选题]实验室应对以下来源的哪些检验程序进行确认
A. 非标准方法
B. 实验室设计或制定的方法
C. 超出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
D. 国际公认标准或指南中的程序
E. 修改过的确认方法
13. [多选题]血镁测定所用标本要求 ( )
A. 避免溶血
B. 可用血清
C. 可用EDTA抗凝的血浆
D. 可用草酸盐抗凝的血浆
E. 可用肝素抗凝的血浆
14. [多选题]WHO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质评中的标准为
A. VIS<50为优秀
B. VIS<80为优秀
C. VIS<100为良好
D. VIS<150为及格
E. VIS<80为优良
15. [多选题]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的活性片段有 ( )
A. C5a
B. C4a
C. C3a
D. C3b
E. C2a
16. [多选题]血小板数增多的疾病:
A. DIC
B. ITP
C. 肝病
D. 急性溶血
E. 脾切除术后
17. [多选题]关于稳态血药浓度,正确的是
A. 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按固定剂量和间隔时间多剂用药,约需6个半衰期才能达到
B. 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
C. 在静脉恒速滴注时,血药浓度可以平稳达到
D. 指从体内消除的药量与进入体内的药量相等时的血药浓度
E. 不随给药速度快慢而升降
18. [多选题]在免疫应答中,AP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包括 ( )
A. MHCⅠ类分子/CD8
B. MHCⅡ类分子/CD4
C. ICAM-1/LFA-1
D. LFA-3/LFA-2
E. CD80(CD86)/CD28
19. [多选题]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明显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高可见于 ( )
A. 原发性肝癌
B.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C. 黄疸性肝炎
D. 肝脓肿
E. 胰头癌
20. [多选题]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是 ( )
A. 转种保存法
B. 干燥保存法
C. 冷冻干燥保存法
D. 液氮超低温保存法
E. 培养基保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