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环境卫生正高卫生职称2024历年真题及答案(O9),更多环境卫生(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环境卫生正高卫生职称2024历年真题及答案(O9),更多环境卫生(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银翘散的主治病证是( )
  A. 风寒表实证 
  B. 风寒表虚证 
  C. 风热表证 
  D. 气虚外感证 
  E. 风湿表证 
 
2. [多选题]关于致癌强度指数,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指实验动物或人终身接触剂量为1mg/(kg·d)致癌物时的终身超额危险度 
  B. 以动物试验资料为依据时,其值为线性多阶段模型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斜率95%可信限下限值 
  C. 以人类资料为依据时,其值为该斜率的最大似然估计值 
  D. 该值越大,则单位剂量致癌物所引起的动物或人的终身超额危险度越大 
  E. 致癌强度指数用mg/(kg·d)表示 
 
3. [单选题]泄泻发病外因中主要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热邪 
  D. 湿邪 
  E. 暑邪 
 
4. [单选题]具有收引特性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 
 
5. [多选题]芳香类化妆品包括
  A. 香水 
  B. 清新剂 
  C. 古龙水 
  D. 花露水 
  E. 化妆水 
 
6. [多选题]急性毒性实验选择动物的原则有
  A. 尽量选择急性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 
  B. 易于饲养管理 
  C. 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 
  D. 繁殖生育力较强 
  E. 价格较低,易于获得,品系纯化 
 
7. [单选题]"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 )
  A. 虚寒证用寒药 
  B. 实寒证用寒药 
  C. 假寒证用寒药 
  D. 假热证用热药 
  E. 虚热证用热药 
 
8. [单选题]过度愤怒对气机的影响是( )
  A. 气消 
  B. 气结 
  C. 气上 
  D. 气下 
  E. 气乱 
 
9. [单选题]阴虚发热的临床主要表现为( )
  A. 恶寒发热 
  B. 骨蒸潮热,五心烦热 
  C. 生气后发热 
  D. 劳累后发热 
  E. 面部烘热 
 
10. [单选题]"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所指的病理情况是( )
  A. 阴阳偏盛 
  B. 阴阳偏衰 
  C. 阴阳平衡 
  D. 阴阳转化 
  E. 阴阳互损 
 
11. [多选题]发育毒性的作用机制包括
  A. 干扰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 损伤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翻译 
  C. 细胞凋亡和干扰细胞-细胞交互作用 
  D. 通过胎盘毒性引起发育毒性 
  E. 干扰母体稳态以及内分泌干扰作用 
 
12. [单选题]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 )
  A. 阳明经 
  B. 太阳经 
  C. 少阳经 
  D. 厥阴经 
  E. 少阴经 
 
13. [多选题]探讨毒性机制的意义有
  A. 阐明描述型毒性资料 
  B. 估计化学物所致的有害作用的可能性 
  C. 建立预防或解毒措施 
  D. 设计危害较小的药物和工业品 
  E. 开发对靶生物具有强烈选择毒性的农药 
 
14. [单选题]与眩晕证有关的主要脏腑是( )
  A. 肺、脾、肾 
  B. 心、肝、肾 
  C. 肝、脾、肾 
  D. 肺、胃、肾 
  E. 心、脾、肾 
 
15. [多选题]经络学说的产生与下列医疗实践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熨法 
  B. 针灸 
  C. 气功 
  D. 推拿 
  E. 敷药 
 
16. [单选题]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 )
  A. 火 
  B. 湿 
  C. 痰 
  D. 痰与火 
  E. 气虚 
 
17. [多选题]痰饮的致病特点是( )
  A. 阻滞气血运行 
  B. 影响津液代谢 
  C. 易扰乱神明 
  D.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E. 气机不畅 
 
18. [单选题]不寐的主要病机与气血阴阳失调有关,涉及的脏腑有( )
  A. 心、肝、脾 
  B. 肺、脾、肾 
  C. 心、肝、肾 
  D. 心、肝、胆、脾、肾 
  E. 心、肺、脾、肾 
 
19. [多选题]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联系的可能性有
  A. 虚假的联系 
  B. 间接的联系 
  C. 正确的联系 
  D. 因果的联系 
  E. 直接联系 
 
20. [单选题]与胁痛发病密切相关的脏腑为( )
  A. 肾、膀胱 
  B. 肝、胆 
  C. 脾、胃 
  D. 心、小肠 
  E. 肺、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