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临床微生物卫生职称副高模拟在线题库(R1),更多临床微生物(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可用于血清脂肪酶质量测定的方法是
  A. 比浊方法 
  B. 免疫扩散方法 
  C. 分光光度法 
  D. 荧光方法 
  E. 酶联免疫分析法 
 
2. [单选题]下列细菌可认为完全没有侵袭力的是
  A. 白喉棒状杆菌 
  B. 百日咳杆菌 
  C. 肉毒梭菌 
  D. 痢疾杆菌 
  E. 破伤风芽胞杆菌 
 
3. [单选题]不是无菌动物特征的是 ( )
  A. 胎儿动物经剖宫产获得 
  B. 抵抗力较强 
  C. 可经无菌乳代母乳育成 
  D. 对各种病原体的感受性相同 
  E. 饲养在隔离系统中 
 
4. [单选题]第三代HIV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窗口期为
  A. 10周 
  B. 3~4周 
  C. 1个月 
  D. 3个月 
  E. 6个月 
 
5. [单选题]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征是
  A. 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B. DNA病毒 
  C. 不能获得牢固的免疫性 
  D. 不引起病毒血症 
  E. 局部分泌型抗体有重要意义 
 
6. [单选题]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阳性表明被检菌具有以下哪一特性
  A. 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B. 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C. 生成甲醇、甲醛 
  D. 苯丙酮酸 
  E. 以上全部 
 
7. [单选题]不属于肠杆菌科的细菌是
  A. 伤寒沙门菌 
  B. 空肠弯曲菌 
  C. 奇异变形杆菌 
  D. 痢疾志贺菌 
  E. 枸橼酸杆菌 
 
8. [单选题]超净工作台使用时应提前打开紫外灯消毒,并开机运行10~20分钟
  A. 消毒工作台 
  B. 净化操作区 
  C. 消毒操作区 
  D. 净化实验室空气 
  E. 消毒实验室空气 
 
9. [单选题]人类微小病毒主要通过
  A. 血液传播 
  B. 性传播 
  C. 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 
  D. 粪口途径传播 
  E. 母婴传播 
 
10. [单选题]耐热肠毒素的检测方法是
  A. 兔肠段结扎法 
  B. 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 
  C. Elek法 
  D. 乳鼠灌胃法 
  E. 豚鼠眼结膜法 
 
11. [单选题]在羊血琼脂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因为葡萄球菌 ( )
  A. 能合成X因子 
  B. 解除了某些抑制因素 
  C. 能合成X因子及V因子 
  D. 能合成V因子 
  E. 能合成血浆凝固酶 
 
12. [单选题]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Klenow片段没有
  A. DNA聚合酶活性 
  B. 5’-3’外切核酸酶活性 
  C. 3’-5’外切核酸酶活性 
  D. 5’-3’和3’-5’外切核酸酶活性 
  E. DNA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核酸酶活性 
 
13. [单选题]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作用主要与下列哪种毒力因子有关 ( )
  A. 溶血素 
  B. 蛋白酶 
  C. 外毒素A 
  D. 色素 
  E. 杀白细胞素 
 
14. [单选题]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B. 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 
  C. 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 
  D. 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 
  E. 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15. [单选题]白喉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 呼吸道阻塞窒息 
  B. 心肌炎 
  C. 软腭麻痹 
  D. 膈肌麻痹 
  E. 毒血症 
 
16. [单选题]感染后以体液免疫为主的细菌是
  A. 白喉棒状杆菌 
  B. 伤寒沙门菌 
  C. 结核分枝杆菌 
  D. 麻风分枝杆菌 
  E. 布鲁氏菌 
 
17. [多选题]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是 ( )
  A. 支原体 
  B. 衣原体 
  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E. 结核分枝杆菌 
 
18. [单选题]金色杆菌属细菌与假单胞菌属细菌的区别在于( )。
  A. 触酶试验 
  B. 氧化酶试验 
  C. 色素产生 
  D. 动力 
  E. 营养要求 
 
19. [单选题]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意义在于
  A. 引起血凝现象 
  B. 增强病毒的侵袭力 
  C. 易于在鸡胚尿囊腔生长 
  D. 抗原性增强 
  E. 导致新亚型出现造成流感大流行 
 
20.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细菌生化试验的是
  A. 葡萄糖发酵试验 
  B. 尿素酶试验 
  C. 荚膜肿胀试验 
  D. 明胶液化试验 
  E. 硝酸盐还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