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副高考试宝典中医肛肠学副高卫考试模拟题(R3),更多中医肛肠(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功善祛风湿、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尤以寒邪偏盛的药物是
  A. 秦艽 
  B. 雷公藤 
  C. 威灵仙 
  D. 川乌 
  E. 防己 
 
2. [单选题]我国最早对肛肠疾病进行较详细描述的医书是
  A. 《五十二病方》 
  B. 《黄帝内经》 
  C. 《诸病源候论》 
  D. 《金匮要略》 
  E. 《针灸甲乙经》 
 
3. [多选题]《素问·咳论》中,心咳的症状( )
  A. 心痛 
  B. 咽肿 
  C. 喉痹 
  D. 唾血 
  E. 咳涎 
 
4.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诊的道德要求的是
  A. 一切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 
  B. 经治医生应客观陈述患者的状况 
  C. 尊重科学 
  D. 学术面前人人平等 
  E. 密切联系,加强协作 
 
5. [单选题]下列有关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抗-HAVIgM阳性可诊断为HAV近期感染 
  B. 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HDV及HBV现症感染 
  C. 抗-HBc阳性可诊断为HBV现症感染 
  D. HCV-RNA阳性可诊断为HCV现症感染 
  E. 抗-HEVIgM阳性可诊断为HEV近期感染 
 
6. [单选题]除哪项外,均为栀子的主治证
  A. 热病烦闷 
  B. 湿热黄疸 
  C. 肠燥便秘 
  D. 胃热吐衄 
  E. 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7. [单选题]功能清热解毒,善治肺痈的药物是
  A. 蒲公英 
  B. 败酱草 
  C. 葛根 
  D. 天花粉 
  E. 鱼腥草 
 
8. [单选题]既能活血,又能凉血,并能养血的药物是:
  A. 丹参 
  B. 大黄 
  C. 鸡血藤 
  D. 郁金 
  E. 生地黄 
 
9. [多选题]应用麦门冬治疗胃阴虚溃疡病,其临床特点应具备以下哪些( )
  A. 胃痛暮甚喜按 
  B. 泛酸明显 
  C. 口干渴,便秘,心烦 
  D. 舌红有裂隙,苔薄 
  E. 脉弦细 
 
10. [多选题]风温症见身热神昏,舌蹇,肢厥,便秘,腹部按之硬痛,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其病机是:( )
  A. 热陷心包 
  B. 土燥水竭 
  C. 阳明腑实 
  D. 阴亏肠燥 
  E. 内闭外脱 
 
11. [单选题]既用于血瘀气滞的痛证,又“上行头目”而善治各种头痛的药物是
  A. 独活 
  B. 延胡索 
  C. 川芎 
  D. 姜黄 
  E. 白芷 
 
12. [单选题]男性,18岁。饭后剧烈运动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应考虑为
  A. 肠扭转 
  B. 肠套叠 
  C. 肠粘连 
  D. 肠肿瘤 
  E. 肠系膜动脉栓塞 
 
13. [单选题]下述检查中,对鉴别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最有帮助的是
  A. 腹平片可见多个液气平面 
  B. 腹腔穿刺抽出血性物 
  C. 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分类中性超过90% 
  D. 血气分析示血氧分压降低 
  E. 血生化检查示电解质紊乱 
 
14. [多选题]黄土汤由哪些药物组成( )
  A. 灶中黄土、黄芩、阿胶 
  B. 当归、附子、人参 
  C. 干地黄、白术 
  D. 附子、甘草 
  E. 干姜、半夏 
 
15. [多选题]大便时无脓血、粘液,仅有排出困难,应考虑哪些疾病
  A. Ⅲ期内痔 
  B. 直肠前突 
  C. 直肠粘膜内脱垂 
  D. 耻骨直肠肌肥厚 
 
16. [单选题]患者大便变细,便意频繁,首先应行
  A. 直肠指检 
  B. 粪便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 
  C. X线钡剂灌肠检查 
  D. 纤维结肠镜检查 
  E. 乙状结肠镜检查 
 
17.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动脉的脉象特征的是
  A. 应指圆滑 
  B. 脉来有力 
  C. 如按琴弦 
  D. 脉短如豆 
  E. 脉来急促 
 
18. [多选题]运用温病通下逐邪法的注意点是( )
  A. 里热未成实结者不宜盲用 
  B. 平素体虚者宜攻补兼施 
  C. 津枯肠燥者忌用通腑泄热法 
  D. 下后邪气复聚再下应慎 
  E. 无郁热结滞者不宜盲用 
 
19. [单选题]男性,30岁,经常出现排便后肛门疼痛,便鲜血,便后15分钟又出现肛门疼痛,有时程度更加剧烈,多有长期便秘,最可能的诊断
  A. 肛瘘 
  B. 混合痔 
  C. 肛裂 
  D. 直肠脱垂 
  E. 盆底痉挛综合征 
 
20. [单选题]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的错误理解是
  A. 肾精源于先天,充于后天 
  B. 肾主藏精,有藏有泻 
  C. 肾精之盛衰,关系全身之盛衰 
  D. 肾司气化 
  E. 五藏精气充盛,肾才能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