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康复学正高高级职称专业知识考试试题(@6),更多康复医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康复学正高高级职称专业知识考试试题(@6),更多康复医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关节活动度检查的禁忌证是 ( )
  A. 肌肉伤病及手术后 
  B. 骨关节伤病及手术后 
  C. 关节急性炎症期 
  D. 关节内骨折未处理 
  E. 神经系统疾患 
 
2. [多选题]乳癌术后两周伤口拆线后,指导患者进行的运动有 ( )
  A. 上肢钟摆样运动 
  B. 深呼吸运动 
  C. 耸肩旋肩运动 
  D. 护枕展翅运动 
  E. 爬墙运动 
 
3. [单选题]紧脉的主病为( )
  A. 寒、痛、宿食 
  B. 宿食、瘀血 
  C. 表证、瘀血、痰饮 
  D. 寒、痛、痰饮 
  E. 寒、痛 
 
4. [多选题]急性脑卒中患者,75岁,头部CT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生命体征稳定,神清,右侧肢体肌张力减低,肌力:上肢1级,下肢2级。对此患者实施的康复治疗应包括
  A. 运动疗法 
  B. 电疗法 
  C. 中国传统疗法 
  D. 康复护理 
  E. 社会服务 
 
5. [多选题]下列哪2项属于湿性啰音
  A. 痰鸣音 
  B. 哨笛音 
  C. 捻发音 
  D. 有响性水泡音 
  E. 哮鸣音 
 
6. [多选题]关于肩手综合征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发生于脑卒中3~6个月内 
  B.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C. 发生率为12.5%~70% 
  D. 后期可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 
  E. 症状明显者可予类固醇制剂 
 
7. [多选题]烧伤创面脓性分泌物较多时,紫外线照射的剂量应选择 ( )
  A. 最小红斑量 
  B. 亚红斑量 
  C. 阈红斑量 
  D. 中红斑量 
  E. 强红斑量 
 
8. [单选题]肝气郁滞型月经先后无定期,首选方是( )
  A. 逍遥散 
  B. 固阴煎 
  C. 大补元煎 
  D. 当归地黄饮 
  E. 调肝汤 
 
9. [单选题]泄泻发病外因中主要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热邪 
  D. 湿邪 
  E. 暑邪 
 
10. [多选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活动性评定的实验室指标有 ( )
  A. 血沉>27mm/小时 
  B. 类风湿因子测定1:40以上(免疫乳胶法) 
  C. 血沉>20mm/小时 
  D. 类风湿因子测定1:20以上(免疫乳胶法) 
  E. 反应蛋白阳性 
 
11. [单选题]足少阳胆经起于( )
  A. 目内眦 
  B. 目外眦 
  C. 足第4趾外侧端 
  D. 足小趾外侧端 
  E. 眉毛外侧端 
 
12. [多选题]"火"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向上 
  B. 曲直 
  C. 温热 
  D. 升腾 
  E. 升发 
 
13. [多选题]帕金森病功能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 ( )
  A. 肌力 
  B. 肌张力 
  C. 协调功能 
  D. 步态分析 
  E.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 [多选题]改善构音的训练包括 ( )
  A. 发音训练 
  B. 口面与发音器官训练 
  C. 利用患者的视觉途径 
  D. 语言节奏训练 
  E. 辨音训练 
 
15. [多选题]热疗与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恶性肿瘤可达到
  A. 相加作用 
  B. 互补作用 
  C. 协同作用 
  D. 拮抗作用 
  E. 抵消作用 
 
16. [多选题]体位转换的方法有 ( )
  A. 移向床头法 
  B. 翻身法 
  C. 从卧位到坐位 
  D. 从坐位到站立位 
  E. 床—轮椅间转移 
 
17. [多选题]下列病证中,宜先治其标的是( )
  A. 抽搐 
  B. 大出血不止者 
  C. 慢性病又伴外感者 
  D. 食积所致泄泻者 
  E. 尿闭 
 
18. [多选题]从治法包括( )
  A. 寒者热之 
  B. 寒因寒用 
  C. 通因通用 
  D. 用寒远寒 
  E. 热因热用 
 
19. [多选题]关于功能活动问卷(FAQ)的叙述正确地是 ( )
  A. FAQ评定分值越高表明障碍程度越重 
  B. 正常标准为<5分,≥5分为异常 
  C. FAQ是目前IADL量表中效度最高的 
  D. FAQ项目较全面 
  E. 在IADL评定时提倡首先使用 
 
20. [多选题]对病损处理的基本原则是 ( )
  A. 康复治疗以恢复受损害的功能 
  B. 调整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 
  C. 改造与适应环境 
  D. 预防与治疗并发症 
  E. 恢复工作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