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2023疾病控制学高级职称(正高)在线题库下载(AI9),更多疾病控制(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2023疾病控制学高级职称(正高)在线题库下载(AI9),更多疾病控制(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有关结核杆菌的下述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属分枝杆菌 
  B. 不包括牛分枝杆菌 
  C. 抗酸染色阳性 
  D. 生长缓慢 
  E.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2. [多选题]带下过少的证型有( )
  A. 气血虚弱 
  B. 肝肾亏损 
  C. 阴虚内热 
  D. 血枯瘀阻 
  E. 肾阳虚衰 
 
3. [单选题]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A. 苦味 
  B. 甘味 
  C. 辛味 
  D. 咸昧 
  E. 酸味 
 
4. [多选题]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B.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主要集中在秋季 
  C. 流行性乙型脑炎集中暴发少,家庭中多人同时发病少见 
  D. 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及长期储存宿主 
  E.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分布在亚洲 
 
5. [单选题]莱菔子的功效是( )
  A. 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 消食化积、活血祛瘀 
  C. 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 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 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6. [多选题]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取决于
  A. 异体感染 
  B. 虫体的数目及死活 
  C. 自体体外重复感染 
  D. 囊尾蚴寄生的部位 
  E. 局部组织的反应程度 
 
7. [多选题]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舌质、舌苔有( )
  A. 淡白舌 
  B. 黄苔 
  C. 灰黑苔 
  D. 红绛舌 
  E. 青紫舌 
 
8. [多选题]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是:
  A. 研究人群中已经发生过的暴露与已经发生疾病的关系 
  B. 先确定病人,再追溯可能与疾病有关系的因素 
  C. 必须确认暴露是发生在疾病之前 
  D. 对照必须没有可疑暴露 
  E. 病例必须对可疑因子有暴露 
 
9. [单选题]小儿惊风多见( )
  A. 面色淡青或青黑 
  B. 面色与口唇青紫 
  C. 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 面色青黄无华 
  E. 满面通红 
 
10. [多选题]下列哪几种情况不应判断为医院感染
  A. 入院后未超过其平均潜伏期的感染 
  B. 烧伤伤口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C. 病人发生的感染与上次住院直接有关 
  D. 细菌少、无炎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开放性伤口 
  E. 培养出新病原体的局部感染 
 
11. [单选题]中风的舌态是( )
  A. 舌强 
  B. 舌痿 
  C. 弄舌 
  D. 舌纵 
  E. 吐舌 
 
12. [单选题]面色苍白是( )
  A. 阳虚 
  B. 血虚 
  C. 虚阳上越 
  D. 脾虚 
  E. 亡阳 
 
13. [多选题]月经先后无定期临床常见证型有( )
  A. 肾气不足 
  B. 阳虚寒凝 
  C. 痰湿阻滞 
  D. 脾气虚弱 
  E. 肝气郁滞 
 
14. [多选题]乙型脑炎的临床分期中包括
  A. 初期 
  B. 发热期 
  C. 极期 
  D. 恢复期 
  E. 后遗症期 
 
15. [多选题]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人参 
  B. 白术 
  C. 甘草 
  D. 茯苓 
  E. 大枣 
 
16. [多选题]队列研究中,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有:
  A. RR 
  B. OR 
  C. AR 
  D. PAR 
  E. PARP 
 
17. [单选题]一妇人,25岁,怀孕2个月,恶心,呕吐不食,口淡,呕吐清涎,神疲思睡,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
  A. 四君子汤 
  B. 六君子汤 
  C. 陈夏六君汤 
  D. 香砂六君子汤 
  E. 参苓白术散 
 
18. [单选题]肾气丸的主治是( )
  A. 肾阴不足 
  B. 肾阳不足 
  C. 脾阳不足 
  D. 肝阴不足 
  E. 肝阳亢盛 
 
19. [单选题]炙甘草汤中,治疗心悸、脉结代之君药是( )
  A. 党参 
  B. 桂枝 
  C. 炙甘草 
  D. 麦冬 
  E. 熟地 
 
20. [多选题]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人是一个恒动的机体 
  B. 病理上的恒动观 
  C. 生理上的恒动观 
  D. 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E.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