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环境卫生正高医学高级职称免费在线题库(A0),更多环境卫生(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环境卫生正高医学高级职称免费在线题库(A0),更多环境卫生(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患者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首选的方剂是( )
  A. 麻子仁丸 
  B. 增液承气汤 
  C. 五仁丸 
  D. 润肠丸 
  E. 增液汤 
 
2. [多选题]母体因素对发育毒性的影响包括
  A. 遗传学因素 
  B. 疾病 
  C. 营养 
  D. 应激 
  E. 对胎盘的毒性 
 
3. [单选题]《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
  A. 未病先防 
  B. 已病防变 
  C. 扶正和祛邪 
  D. 同病异治 
  E. 治病求本 
 
4. [多选题]痛痛病的典型症状是
  A. 全身剧烈刺痛,止疼药无效 
  B. 多发性骨折 
  C. 四肢变形 
  D. 咳嗽喷嚏时也可以发生骨折 
  E. 毛发脱落 
 
5.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臌胀的主要病机因素的是( )
  A. 气滞 
  B. 血瘀 
  C. 积滞 
  D. 水停 
  E. 动风 
 
6. [多选题]能治皮肤瘾疹、瘙痒的穴位有( )
  A. 风市 
  B. 百虫窝 
  C. 鹤顶 
  D. 血海 
  E. 八风 
 
7. [多选题]便秘的病因有( )
  A. 外感寒热之邪 
  B. 内伤饮食情志 
  C. 病后体虚 
  D. 阴阳亏虚 
  E. 气血不足 
 
8. [多选题]下列疾患中,补肾益精法对其有较好疗效的是( )
  A. 生殖系统肿瘤 
  B. 乳腺肿瘤 
  C. 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 
  D. 放疗后骨髓抑制 
  E. 化疗后骨髓抑制 
 
9. [多选题]属于金元时期的医学家有( )
  A. 张仲景 
  B. 朱震亨 
  C. 李杲 
  D. 张从正 
  E. 刘完素 
 
10. [多选题]下列关于氟中毒叙述正确的是
  A. 成人进入病区一般都不患氟斑牙 
  B. 氟中毒一般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C. 婴幼儿常患氟斑牙 
  D. 氟骨症早上疼痛比较严重,活动后可缓解 
  E. 氟斑牙患者一般都伴有氟骨症 
 
1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泄泻的病因的是( )
  A. 痰热内扰 
  B. 情志失调 
  C. 饮食不节 
  D. 脾肾虚弱 
  E. 感受外邪 
 
12. [单选题]湿热浸淫证湿疮的主要证候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 发病较缓 
  B. 皮肤潮红灼热 
  C. 水疱渗液瘙痒 
  D. 可泛发全身 
  E. 伴身热心烦 
 
13. [多选题]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要点中,对受试对象的要求是
  A. 诊断正确 
  B. 有明确的纳入标准 
  C. 有明确的排除标准 
  D. 能代表总体 
  E. 新病例 
 
14. [单选题]血证的治疗原则为( )
  A. 治标 
  B. 治本 
  C. 标本兼治 
  D.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E. 调整阴阳 
 
15. [单选题]莱菔子的功效是( )
  A. 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 消食化积、活血祛瘀 
  C. 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 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 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16. [多选题]肺的系统连属包括( )
  A. 在志为悲忧 
  B. 肺与大肠相表里 
  C. 在液为涕 
  D. 在体合皮发毛 
  E. 在窍为鼻 
 
17. [单选题]风池穴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后发际上( )
  A. 0.5寸 
  B. 1寸 
  C. 1.5寸 
  D. 2寸 
  E. 2.5寸 
 
18. [单选题]中医理论体系的萌芽和奠基阶段是( )
  A. 近代 
  B. 明清 
  C. 宋、金、元 
  D. 两晋隋唐 
  E. 春秋战国至两汉 
 
19. [多选题]控制信息偏倚的要点是
  A. 要有明确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 
  B. 尽可能获得高应答率 
  C. 尽量采用客观指标进行测量 
  D. 采用配比的方式 
  E. 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20. [多选题]属于理血剂的是( )
  A. 瓜蒌薤白白酒汤 
  B. 生化汤 
  C. 血府逐瘀汤 
  D. 桂枝茯苓丸 
  E. 补阳还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