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正高)考试宝典神经外科正高医学职称模拟考试系统(D6),更多神经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脏腑中,主要与淋证的发生有关的是( )
  A. 肝 
  B. 脾 
  C. 肾 
  D. 胱 
  E. 小肠 
 
2. [单选题]肾气丸的主治是( )
  A. 肾阴不足 
  B. 肾阳不足 
  C. 脾阳不足 
  D. 肝阴不足 
  E. 肝阳亢盛 
 
3. [多选题]内伤发热的特点为( )
  A. 发热缓慢 
  B. 病程较长 
  C. 不恶寒或怯冷得衣则解 
  D. 发热时发时止或发有定时 
  E. 时伴有自汗或盗汗 
 
4. [多选题]关于髓周动静脉瘘,描述不正确的有
  A. 位于硬脊膜内蛛网膜下隙、脊髓表面的软膜上 
  B. 一般位于脊髓背侧 
  C. 脊髓前动脉和引流静脉之间存在畸形血管团 
  D. 多发生于40~60岁,男性多见 
  E. 通常发生在胸腰段脊髓、圆锥水平或上颈段 
 
5. [多选题]西医学将痛经分为( )
  A. 原发性痛经 
  B. 生理性痛经 
  C. 病理性痛经 
  D. 继发性痛经 
  E. 混合性痛经 
 
6. [单选题]泄泻的最佳治疗原则是( )
  A. 清热燥湿 
  B. 解表化湿 
  C. 扶肝抑脾 
  D. 运脾化湿 
  E. 温补肾阳 
 
7. [多选题]颅内动静脉畸形在组织学上包括 ( )
  A. 供血动脉 
  B. 动静脉短路 
  C. 引流静脉 
  D. 毛细血管 
  E. 畸形血管团 
 
8. [多选题]梅尼埃病所导致的顽固性眩晕可采取的手术方式有
  A. 迷路切除术 
  B. 前庭神经切断术 
  C. 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射 
  D. 内淋巴囊减压术 
  E. 外淋巴瘘修补术 
 
9. [单选题]每次诊脉的时间应不少于( )
  A. 1分钟 
  B. 2~3分钟 
  C. 3~5分钟 
  D. 5分钟 
  E. 半分钟 
 
10. [多选题]关于癌性疼痛“三阶梯疗法”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阶梯为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等 
  B. 第二阶梯为弱阿片类镇痛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 
  C. 第三阶梯为强阿片类镇痛药物,包括可待因等 
  D. 第二阶梯为弱阿片类镇痛药物,包括可待因等 
  E. 第三阶梯为强阿片类镇痛药物,包括吗啡等 
 
11. [单选题]喘证的最主要辨证要点为( )
  A. 辨部位 
  B. 辨寒热 
  C. 辨虚实 
  D. 辨阴阳 
  E. 辨气血 
 
12. [多选题]海马结构包括 ( )
  A. 海马旁回 
  B. 钩 
  C. 海马沟 
  D. 海马 
  E. 齿状回 
 
13. [多选题]对于大脑半球的描述正确的有 ( )
  A. 外侧沟深面有岛叶 
  B. 中央沟分隔额、顶叶 
  C. 听区在颞横回 
  D.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旁小叶 
  E. 角回由大脑中动脉供血 
 
14. [单选题]胃痛的病理特点是( )
  A. 肝胃不和,胃气郁滞 
  B. 胃气上逆,失于和降 
  C. 胃气郁滞,失于和降 
  D. 肝郁化火,胃气郁滞 
  E. 脾胃不和,气机郁滞 
 
15. [多选题]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 )
  A. 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 
  B. 对立是绝对的 
  C. 既可以孤立存在,又可相辅相成 
  D. 统一是永恒的、不变的 
  E. 对立是相对的、暂时的 
 
16. [多选题]眩晕根据病因可分为
  A. 耳源性 
  B. 中枢性 
  C. 心理疾病相关性 
  D. 运动病 
  E. 全身性疾病相关性 
 
17. [多选题]"火"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向上 
  B. 曲直 
  C. 温热 
  D. 升腾 
  E. 升发 
 
18. [多选题]脑挫伤的临床表现有
  A. 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昏迷,昏迷时间由数分钟至数小时、数天、数月乃至迁延性昏迷 
  B. 意识障碍不超过30分钟 
  C. 生命体征多有明显改变,一般早期都有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浅快 
  D. 头痛、呕吐 
  E. 癫痫 
 
19. [多选题]血热妄行而致恶露不尽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
  A. 恶露过期不止,量多 
  B. 恶露色红,质稠,有臭味 
  C. 小腹疼痛,不喜揉按 
  D. 面色潮红 
  E. 恶露量少,色黯紫,有块 
 
20. [多选题]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 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C. 人与天地相应 
  D.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E. 人可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