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正高考试宝典胸心外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历年真题试卷(C4),更多胸心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正高考试宝典胸心外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历年真题试卷(C4),更多胸心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疾病哪些最适合手术治疗 ( )
  A. 食管囊肿 
  B. 良性畸胎瘤 
  C. 淋巴肉瘤 
  D. 神经纤维瘤 
  E. 胸腺瘤 
 
2. [单选题]与眩晕证有关的主要脏腑是( )
  A. 肺、脾、肾 
  B. 心、肝、肾 
  C. 肝、脾、肾 
  D. 肺、胃、肾 
  E. 心、脾、肾 
 
3. [多选题]肾脏较易触到的是
  A. 游走肾 
  B. 肾下垂 
  C. 身材矮胖者 
  D. 肾结石 
  E. 身材瘦长者 
 
4. [单选题]湿邪致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是( )
  A. 湿为有形之邪,易阻气机 
  B. 湿邪损伤阳气,阳气受损,病难速愈 
  C. 湿性黏滞,不易祛除,病程缠绵,病难速愈 
  D. 湿性重浊,留滞于体内,病难速愈 
  E.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病难速愈 
 
5. [单选题]咯血的病变部位在(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6. [多选题]喘证的治疗原则包括( )
  A. 宣肺祛邪 
  B. 化痰降逆 
  C. 开郁降气平喘 
  D. 补益肺气 
  E. 补肾纳气 
 
7. [多选题]诊断结肠癌时,可选择检测的肿瘤标志物
  A. AFP 
  B. CA242 
  C. CA199 
  D. CEA 
  E. AFU 
 
8. [多选题]五行学说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具体体现为( )
  A. 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B. 确定治则治法 
  C. 指导脏腑用药和针灸取穴 
  D. 帮助纠治精神情志病变 
  E. 预测疾病的传变 
 
9. [多选题]主动脉根部瘤的手术方法包括
  A. Bentall术 
  B. Wheat术 
  C. David术 
  D. Elephant trunk术 
  E. Cabrol术 
 
10. [多选题]诊断疾病的步骤包括
  A. 搜集临床资料 
  B. 确立诊断 
  C. 提出初步诊断 
  D. 修正诊断 
  E. 分析、评价、整理资料 
 
11. [多选题]疳证的临床特征有( )
  A. 形体消瘦 
  B. 面黄发枯 
  C. 精神萎靡 
  D. 饮食异常 
  E. 大便不调 
 
12. [多选题]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包括( )
  A. 司外揣内 
  B. 注重整体研究 
  C. 援物比类 
  D. "有诸内,必形于外" 
  E. 心法与顿悟 
 
13. [多选题]辨别疼痛虚实的要点是( )
  A. 疼痛的性质 
  B. 发病的缓急 
  C. 有无发热 
  D. 疼痛的部位 
  E. 喜按或拒按 
 
14. [多选题]应及时剖胸探查的是 ( )
  A. 进行性血胸 
  B. 开放性气胸 
  C. 创伤性窒息 
  D. 肺爆震伤 
  E. 胸腹联合伤 
 
15. [单选题]李某,女,56岁,出现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此时辨证属( )
  A. 肝气郁结 
  B. 气郁化火 
  C. 痰气郁结 
  D. 忧郁伤神 
  E. 心虚胆怯 
 
16. [单选题]心在五行属火,与其相表里的是( )
  A. 小肠 
  B. 胃 
  C. 胆 
  D. 大肠 
  E. 舌 
 
17. [多选题]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为 ( )
  A. 对中心型肺癌可在支气管内直接看到肿瘤 
  B. 看到肿瘤后可采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性检查 
  C. 也可经支气管刷取肿瘤表面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 
  D. 明确支气管周围淋巴结的情况 
  E. 吸取病变支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查 
 
18. [多选题]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治疗,所切除组织应包括
  A. 全部胸腺组织的4/5 
  B. 胸腺增生明显部分 
  C. 纵隔内可及的全部脂肪组织 
  D. 完整的胸腺组织 
  E. 部分心包 
 
19. [多选题]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手术常见并发症为
  A. 声音嘶哑 
  B. 大出血 
  C. 脑血管意外 
  D. 截瘫 
  E. 肾衰竭 
 
20. [单选题]《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
  A. 未病先防 
  B. 已病防变 
  C. 扶正和祛邪 
  D. 同病异治 
  E. 治病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