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考试宝典精神病医学高级职称(正高)冲刺密卷专家解析(A4),更多精神病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考试宝典精神病医学高级职称(正高)冲刺密卷专家解析(A4),更多精神病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常见的思维逻辑障碍有
  A. 思维中断 
  B. 象征性思维 
  C. 语词新作 
  D. 思维迟缓 
  E. 逻辑倒错性思维 
 
2. [单选题]不同病人分别表现脱肛、眼睑下垂等病症,治疗时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此称为( )
  A. 因人制宜 
  B. 因地制宜 
  C. 辨病论治 
  D. 异病同治 
  E. 同病异治 
 
3. [单选题]血证的治疗原则为( )
  A. 治标 
  B. 治本 
  C. 标本兼治 
  D.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E. 调整阴阳 
 
4. [单选题]下列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中,可以治疗偏头痛及瘰疬的是( )
  A. 液门 
  B. 中渚 
  C. 阳池 
  D. 天井 
  E. 外关 
 
5. [多选题]"金"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条达 
  B. 肃杀 
  C. 潜降 
  D. 收敛 
  E. 润下 
 
6. [单选题]临床上最常用的拔罐方法是( )
  A. 水罐 
  B. 抽气罐 
  C. 火罐 
  D. 竹罐 
  E. 陶瓷罐 
 
7. [多选题]关于真性幻觉及假性幻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真性幻觉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 
  B. 真性幻觉不是通过感官获得的 
  C. 真性幻觉常常被患者描述为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的 
  D. 假性幻觉就像感知外界真实事物一样形象、鲜明 
  E. 无论是真性幻觉还是假性幻觉,患者都会坚信不疑 
 
8. [单选题]虚证的概念是( )
  A. 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反映 
  B. 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 
  C. 邪气亢盛,正气日衰,脏腑机能减退的病理反映 
  D. 正虚邪恋的病理反映 
  E. 邪正相持的病理状态 
 
9. [单选题]外感咳嗽的治疗原则为( )
  A. 调理脏腑 
  B. 化痰止咳 
  C. 燥湿化痰 
  D. 疏散解表 
  E. 祛邪利肺 
 
10. [单选题]尿血与血淋的主要鉴别要点为( )
  A. 尿中带血 
  B. 小便时疼痛与否 
  C. 发病脏腑 
  D. 脉象 
  E. 舌苔 
 
1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寒凝血瘀型痛经之证候的是( )
  A. 经前小腹胀痛,经行不畅,色紫黯有块 
  B. 经行小腹刺痛拒按,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 
  C. 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减,量少,色黯有块 
  D. 经行小腹绵绵作痛,量少,色淡质稀 
  E. 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经色紫红,质稠 
 
12. [多选题]以下躯体疾病可引起惊恐发作的是
  A. 低血糖 
  B. 甲状腺功能亢进 
  C. 嗜铬细胞瘤 
  D. 二尖瓣脱垂 
  E. 颞叶癫痫 
 
13. [单选题]喘证的发病部位主要在( )
  A. 脾、肺 
  B. 心、肺 
  C. 肺、肾 
  D. 心、肝 
  E. 心、肾 
 
14. [多选题]双相障碍的特点
  A. 高患病率 
  B. 高复发率 
  C. 高致残率 
  D. 高自杀率 
  E. 高共病率 
 
15. [多选题]对肝的系统连属,表述正确的是( )
  A. 肝在志为喜 
  B. 肝在液为泪 
  C. 肝合筋而华爪 
  D. 肝开窍于目 
  E. 肝与胆相表里 
 
16. [多选题]抑郁障碍临床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
  A. 抑郁症 
  B. 恶劣心境 
  C.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 
  D.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抑郁 
  E. 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17. [单选题]患者李某,8月1日前来就诊:突然发病,壮热,有汗而热不解,身重倦怠,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此为( )
  A. 风热感冒 
  B. 风热夹燥感冒 
  C. 风热夹暑湿感冒 
  D. 风寒感冒 
  E. 时行感冒 
 
18. [多选题]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可产生( )
  A. 水肿 
  B. 湿 
  C. 痰 
  D. 饮 
  E. 便溏 
 
19. [多选题]思维云集多见于
  A. 精神分裂症 
  B. 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 
  C. 癫痫性精神障碍 
  D. 流行性脑炎 
  E.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20. [多选题]促使谵妄发生的条件有
  A. 引起躯体器质性病理过程的生物学病因 
  B. 易感因素如年龄、病前个性等 
  C. 心理紧张及外界的各种刺激等 
  D. 遗传因素 
  E. 个体处于躯体衰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