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核医学副高在线题库精选(P5),更多核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核医学副高在线题库精选(P5),更多核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最常见病因是
  A. 增生 
  B. 腺瘤 
  C. 炎症 
  D. 腺癌 
  E. 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 [单选题]在MR上下列哪种肿瘤看不见化学位移伪影
  A. 皮样囊肿 
  B. 脂肪瘤 
  C. 畸胎瘤 
  D. 神经鞘瘤 
  E. 胆脂瘤 
 
3. [单选题]会加剧痛痹的邪气是( )
  A. 风 
  B. 湿 
  C. 寒 
  D. 热 
  E. 暑 
 
4. [单选题]下列关于脑的解剖描述错误的是
  A. 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不规则的腔隙即侧脑室 
  B. 间脑位于两大脑半球之间,连接端脑和中脑 
  C. 左右间脑之间矢状方向的窄隙即为第四脑室 
  D. 根据丘脑的发生和功能,可分为丘脑部和下丘脑部 
  E. 纹状体包括尾状核和豆状核,后者又分为壳核和苍白球 
 
5. [单选题]局部脑血流量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A. 惯性原理 
  B. Fick的物质守恒原理 
  C. 平衡原理 
  D. 稀释原理 
  E. 离子交换 
 
6. [单选题]在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中,与足厥阴肝经终端相接的是( )
  A. 足少阳胆经 
  B.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少阳三焦经 
  D. 手太阴肺经 
  E. 足少阴肾经 
 
7. [单选题]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甲状腺功能被抑制时抑制率为 ( )
  A. >50% 
  B. <50% 
  C. >40% 
  D. >20% 
  E. <30% 
 
8. [单选题]α衰变和β衰变的共同点是
  A. 均发生于较重的原子核 
  B. 均发生于富中子原子核 
  C. 均受环境温度影响 
  D. 均放出具有单一能量的粒子 
  E. 均遵循核衰变定律 
 
9. [单选题]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 )
  A. 滋补肾阳 
  B. 滋补肾阴 
  C. 补益肾气 
  D. 补养气血 
  E. 益肾健脾 
 
10. [单选题]心血管内膜受损时,促进血栓形成的因素不包括
  A. 内皮下胶原 
  B. 组织因子 
  C. 纤维连接蛋白 
  D. 凝血酶 
  E. 大量幼稚血小板 
 
11. [单选题]目前分子影像学技术主要包含
  A. 核医学分子成像、CT分子成像、磁共振分子成像 
  B. 核医学分子成像、CT分子成像、光学分子成像 
  C. 超声分子成像、磁共振分子成像、CT灌注成像 
  D. 核医学分子成像、磁共振分子成像、光学分子成像 
  E. CT灌注成像、超声分子成像、光学分子成像 
 
12. [单选题]属于肋骨的结构是
  A. 颈静脉切迹 
  B. 肋沟 
  C. 锁切迹 
  D. 肋切迹 
  E. 横突肋凹 
 
13. [单选题]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正常值为 ( )
  A. 80~100ml/min 
  B. 150~200ml/min 
  C. 100~140ml/min 
  D. 200~300ml/min 
  E. 300~400ml/min 
 
14.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肉芽组织的功能的是
  A. 抗感染 
  B. 保护创面 
  C. 填补伤口 
  D. 机化凝血块 
  E. 伤口收缩 
 
15. [单选题]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的著名科学家是
  A. Blumgart 
  B. Hevesy 
  C. 居里夫人 
  D. 居里 
  E. 费米 
 
16. [单选题]舌体瘦薄、舌色淡白,说明( )
  A. 阴亏 
  B. 伤津 
  C. 气血两虚 
  D. 阳虚 
  E. 寒湿 
 
17. [单选题]X线管内高速电子的动能取决于
  A. X线管灯丝加热电压 
  B. 阴极与阳极间的电势差 
  C. 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D. 管电流 
  E. 阴极灯丝焦点大小 
 
18. [单选题]关于睾丸白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为一层疏松结缔组织膜 
  B. 为一层纤维膜 
  C. 富含血管和神经 
  D. 沿睾丸前缘增厚突入睾丸内形成睾丸小隔 
  E. 分泌男性激素 
 
19. [多选题]麻黄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桂枝 
  B. 荆芥 
  C. 麻黄 
  D. 杏仁 
  E. 甘草 
 
20. [多选题]属于但热不寒的有( )
  A. 壮热 
  B. 身热不扬 
  C. 潮热 
  D. 骨蒸劳热 
  E. 五心烦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