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神经外科医学正高2024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B9),更多神经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神经外科医学正高2024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B9),更多神经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水肿的治疗原则包括( )
  A. "开鬼门" 
  B. "洁净府" 
  C. "去菀陈莝" 
  D.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E. "腰以上肿,当发汗……" 
 
2. [多选题]患者,男,56岁,患者诊断为TIA,频繁发作,症状渐趋加重,欲采取抗凝治疗,应询问和检查 ( )
  A. 凝血功能 
  B. 头部CT 
  C. 有无消化道溃疡史 
  D. 血小板计数 
  E. 肝肾功能 
 
3. [多选题]川芎茶调散的药物组成是( )
  A. 荆芥、防风 
  B. 羌活、白芷、细辛 
  C. 薄荷 
  D. 川芎 
  E. 甘草 
 
4. [多选题]延髓内集中交叉的纤维束有 ( )
  A. 外侧丘系 
  B. 三叉丘系 
  C. 锥体交叉 
  D. 脊丘系 
  E. 内侧丘系交叉 
 
5. [单选题]我国政府颁布的最早的药典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 《本草纲目》 
  C. 《神农本草经》 
  D. 《新修本草》 
  E. 《本草拾遗》 
 
6. [多选题]关于黄脂瘤病的表述错误的是
  A. 黄脂瘤病是遗传性脂质沉淀病,属于常见颅骨恶性肿瘤 
  B. 多见于儿童,成人偶发,多发生在颅骨 
  C. 病理特点为肉芽肿样病变,肉芽肿组织为黄色或灰黄色的肿块,内有油灰样组织 
  D. 可有Christian三主征 
  E. X线片可见颞顶部多发或单发的地图样缺损,边界不清 
 
7. [多选题]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出现枕骨大孔疝危象时,快速而有效的急救措施有 ( )
  A. 速静脉推注呼吸兴奋剂 
  B. 尽快行颅后窝开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 
  C. 及时行辅助呼吸 
  D. 行脑室穿刺脑脊液体外引流术 
  E. 静脉快速滴注甘露醇 
 
8. [多选题]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有 ( )
  A. γ刀 
  B. X刀 
  C. 外科手术 
  D. 血管内介入治疗 
  E. 口服抗癫痫药物 
 
9. [多选题]痰饮的致病特点是( )
  A. 阻滞气血运行 
  B. 影响津液代谢 
  C. 易扰乱神明 
  D.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E. 气机不畅 
 
10. [多选题]目前神经外科常用的体位包括
  A. 仰卧位 
  B. 侧卧位 
  C. 俯卧位 
  D. 3/4俯卧位 
  E. 坐位 
 
11. [单选题]治疗血淋的常用方剂是( )
  A. 八正散 
  B. 小蓟饮子 
  C. 五苓散 
  D. 茵陈蒿汤 
  E. 三仁汤 
 
12. [多选题]阻滞脊神经传导,可将麻醉药注入 ( )
  A. 硬膜外腔 
  B. 硬膜下腔 
  C. 蛛网膜下隙 
  D. 骶管裂孔 
  E. 软膜下 
 
13. [多选题]属于足厥阴肝经循行的部位有( )
  A. 阴器 
  B. 少腹 
  C. 两胁 
  D. 两乳 
  E. 巅顶 
 
14. [单选题]药物的四性是( )
  A. 甘苦辛咸 
  B. 升降浮沉 
  C. 温热寒凉 
  D. 升降出入 
  E. 君臣佐使 
 
15. [多选题]下列方剂中,可用来治疗月经先期的是( )
  A. 补中益气汤 
  B. 清经散 
  C. 两地汤 
  D. 丹栀逍遥散 
  E. 四君子汤 
 
16. [单选题]下列特定穴中,常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其所属脏腑急性病痛的是( )
  A. 原穴 
  B. 背俞穴 
  C. 八会穴 
  D. 八脉交会穴 
  E. 郄穴 
 
17. [多选题]属于祛湿剂的是( )
  A. 平胃散 
  B. 茵陈蒿汤 
  C. 八正散 
  D. 桑菊饮 
  E. 大柴胡汤 
 
18. [多选题]按诊的内容,临床上常用的有( )
  A. 按肌肤 
  B. 按胸胁 
  C. 按脘腹 
  D. 按手足 
  E. 按腧穴 
 
19. [多选题]颅内压增高的病程与哪些因素有关
  A. 酸中毒、缺氧等全身性病变可使病程缩短 
  B. 中线及后颅窝病变的病程较短 
  C. 病变发展快则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早、较重,病程亦较短 
  D. 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病程相对较短 
  E. 血压升高 
 
20. [单选题]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者,属于( )
  A. 心脾两虚证 
  B. 心血亏虚证 
  C. 脾气亏虚 
  D. 气血亏虚证 
  E. 脾肾亏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