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考试宝典CT技师考试真题(@7),更多CT技师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频道。
1. [单选题]有关CT辐射防护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CT检查应正当化
B.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扫描
C. 扫描时尽可能增大扫描野
D. 做好扫描区以外部位的遮盖防护
E. 家属或陪伴人员尽可能在检查室外
2. [单选题]腹主动脉CTA不能显示的血管是
A. 肾动脉
B. 脾动脉
C. 无名动脉
D. 腹腔动脉
E. 肠系膜下动脉
3. [单选题]有关颅脑CT扫描定位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冠状层面扫描能较好显示大脑深部、大脑凸面
B. 听眶线是外耳孔上缘与眶下缘的连线
C. 听眦线是外耳孔中点与外眼眦的连线
D. 听眉线又称大脑基底线,即瑞氏线
E. 采用听眉线扫描,显示组织结构较清楚,幕下显示第四脑室好,幕上显示基底节好
4. [单选题]临床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CT检查应采用
A. 横断平扫
B. 冠状位平扫
C. 平扫加增强
D. 直接增强
E. CTA
5.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CT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A. 医学影像诊断
B. 放射治疗计划的制订
C. 放射治疗后疗效的评估
D. 医学影像定量分析
E. 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
6. [单选题]CT的应用范围不包括
A. CT用于工业、农业等方面
B. CT检查不能包括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器官
C. CT可做穿刺活检检查
D. CT可帮助制订放射治疗计划和放疗效果评价
E. CT可做定量计算工作
7. [单选题]与X线摄影相比较,CT图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是
A. 密度分辨力
B. 空间分辨力
C. 图像清晰度
D. 计算机处理情况
E. 计算机存档情况
8. [单选题]CT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 数模转换器
B. 高压发生器
C. 准直器
D. 探测器
E. 存储器
9. [单选题]国际通用CT的英文全称是
A. Computer Aided Tomography
B. Computer Tnans-Axial Tomography
C.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D. Computer Tomography
E. Computerized Transverse Tomography
10. [单选题]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定义是
A. 对受检者及检查者,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一张(幅)优良图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B. 对检查者,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射线剂量,获得一张(幅)优良图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C. 对受检者,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射线剂量,获得一张(幅)优良图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D. 对受检者及检查者,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射线剂量,获得一张(幅)优良图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E. 对受检者及检查者,以最少的射线剂量,获得一张(幅)优良图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11. [单选题]螺旋CT机的扫描方式是
A. 只有球管的旋转
B. 平移加旋转
C. 扫描机架是连续、单向的旋转
D. 扫描机架先反向旋转、再正向旋转
E. 扫描机架先正向旋转、再反向旋转
12. [单选题]与CT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无关的是
A. 螺距
B. 管电流
C. 管电压
D. 机房屏蔽
E. 层厚
13. [单选题]关于颅脑CT扫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横断面扫描基线最常用的是听眉线
B. 冠状位扫描基线与听眦线垂直
C. 观察脑组织结构取窗宽150~200HU、窗位35HU
D. 脑梗死应先做平扫然后增强
E. 脑膜瘤只做平扫检查
14. [单选题]非螺旋CT的扫描需经历多少个步骤才能完成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E. 6个
15. [单选题]左心房平面相当于
A. 第3胸椎平面
B. 第4胸椎平面
C. 第5胸椎平面
D. 第6胸椎平面
E. 第7胸椎平面
16. [单选题]螺旋CT扫描技术出现在
A. 19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E. 20世纪90年代
17. [单选题]与在X线产生应具备的条件无关的是
A. 电子源
B. 高真空
C. 旋转阳极
D. 高速电子的产生
E. 电子的骤然减速
18. [单选题]关于CT对比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使组织密度对比度增加
B. 可观察病灶与血管的关系
C. 反映出病灶的血供情况
D. 使组织空间对比度增加
E. 可观察血管本身的解剖结构
19. [单选题]以螺旋CT扫描技术分界,此前的CT扫描方式称作
A. 非螺旋CT扫描方式
B. 螺旋CT扫描方式
C. 常规CT扫描方式
D. 普通CT扫描方式
E. 单层CT扫描方式
20.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探测器具有的特性
A. 转换效率
B. 响应时间
C. 模数转换
D. 动态范围
E.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