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医师第一阶段易错易混考试试题(K2),更多中医执业医师第一阶段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 阻遏气机 
  B. 善行数变 
  C. 生风动血 
  D. 耗气伤津 
  E. 易伤阳气 
 
2. [单选题]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功效的药物是( )
  A. 大腹皮 
  B. 苦楝皮 
  C. 槟榔 
  D. 麦芽 
  E. 川楝子 
 
3. [单选题]下列除了哪项以外,均属于医疗事故
  A. 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一年发现腹腔残留纱布 
  B. 行阑尾切除术,误切右侧卵巢 
  C. 值班医师外出,一危重病人突发病情变化,40分钟后病人死亡 
  D. 给"B"型血病人输"A"型血 
  E. 一病人无药物过敏史,服用医师开具的药物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4. [单选题]大柴胡汤的组成为
  A. 小柴胡汤去人参,加大黄、枳实 
  B. 小柴胡汤去甘草,加大黄、芍药 
  C.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 
  D. 小柴胡汤去生姜、甘草,加大黄、枳实 
  E.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芍药、枳实 
 
5. [单选题]女性,29岁,贫血、出血、感染,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未见幼稚细胞,为鉴别低增生性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应检查
  A. 肝脾淋巴结有否肿大 
  B. 网织红细胞多少 
  C. 骨髓增生程度及原始细胞多少 
  D. 皮肤黏膜有无浸润 
  E. 巨核细胞多少 
 
6. [单选题]痞满的基本病位在
  A. 脾 
  B. 脾胃 
  C. 胃 
  D. 肝脾 
  E. 肝胆 
 
7. [单选题]"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
  A. 心 
  B. 肺 
  C. 肝 
  D. 脾 
  E. 肾 
 
8. [单选题]既能利尿通淋,又治湿热痹痛的药物是
  A. 滑石 
  B. 通草 
  C. 木通 
  D. 地肤子 
  E. 生苡仁 
 
9. [单选题]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采取
  A.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隔离治疗 
  B. 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C. 只对病人隔离治疗 
  D. 只对病原携带者隔离治疗 
  E.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普通治疗 
 
10. [单选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于( )
  A. 繁殖期抑菌剂 
  B. 静止期抑菌剂 
  C. M期杀菌剂 
  D. 静止期杀菌剂 
  E. 繁殖期杀菌剂 
 
11. [单选题]肝气犯胃胃脘痛可选方
  A. 半夏厚朴汤 
  B. 六磨饮子 
  C. 柴胡疏肝散 
  D. 香苏散 
  E. 枳实导滞丸 
 
12. [单选题](2006)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相当于
  A. 收缩期 
  B. 舒张期 
  C. 收缩期+舒张早期 
  D. 收缩期七舒张期 
  E. 舒张晚期 
 
13. [单选题]心绞痛的哪一点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同
  A. 心电图ST段抬高 
  B. 胸痛不能以硝酸甘油缓解 
  C. 剧烈胸痛伴恶心、呕吐和大汗 
  D. 胸痛部位 
  E. 血压波动 
 
14. [单选题]善于治疗中风、癫狂痫、癔症等神志病证的腧穴是( )
  A. 风府 
  B. 上星 
  C. 志室 
  D. 命门 
  E. 哑门 
 
15. [单选题]热盛动风兼见壮热、汗多、渴欲冷饮者,治宜
  A. 羚角钩藤汤加水牛角、元参 
  B. 羚角钩藤汤加石膏、知母 
  C. 羚角钩藤汤加板蓝根、元参 
  D. 羚角钩藤汤加紫雪丹 
  E. 羚角钩藤汤加大黄、芒硝 
 
16. [单选题]提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张景岳 
  C. 李士材 
  D. 叶天士 
  E. 朱丹溪 
 
17. [单选题]肝经循行中未发生联系的部位是( )
  A. 喉咙 
  B. 唇内 
  C. 耳中 
  D. 目系 
  E. 颊部 
 
18. [单选题]瘀血停滞兼阴血不足所致胃痛,治疗宜选
  A. 调营敛肝汤 
  B. 复元活血汤 
  C. 加味四物汤 
  D. 当归补血汤 
  E. 桃仁红花煎 
 
19.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方剂组成要求的是( )
  A. 每方必须君、臣、佐、使俱全 
  B. 方中诸药均须有相应的针对症状 
  C. 方中必有一药专作引经之用 
  D. 君药的用量必须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 
  E. 方中诸药既须主次有序,各司其职,又须密切配合,相与宣摄 
 
20. [单选题]"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 阴阳交感 
  B. 阴阳互根 
  C. 阴阳对立 
  D. 阴阳消长 
  E. 阴阳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