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副高)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环境卫生医学副高职称专业知识考试试题(N2),更多环境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不包括
A. 预防疾病
B. 促进健康
C. 预测疾病
D. 康复服务
E. 治疗疾病
2. [单选题]地方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适用于对下列哪项作出评价
A. 无国标产品
B. 意外污染食品
C. 食物中毒样品
D. 委托检验样品
E. 监测和检验实验室的出证资格
3. [单选题]有的污染物在水环境中浓度极低且极为稳定,该污染物通过水生生物摄取进入食物链系统,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
A. 生物放大作用
B. 生物转化作用
C. 生物降解作用
D. 生物富集作用
E. 生物对污染物的自净作用
4. [单选题]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 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 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 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 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 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5. [单选题]医院污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
A. 紫外线消毒
B. 臭氧消毒
C. 氯化消毒
D. 加热消毒
E. 超声波消毒
6. [单选题]我国土壤环境中的POPs来源包括( )
A. 堆放、填埋区域的POPs物质泄漏
B. 生产过程中产生POPs或从事POPs相关的化工、农药生产企业的厂区或周边区域
C. 一些长期施用有机氯农药的农田仍有较高浓度残留
D. 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导致的新POPs问题
E. 以上都是
7. [多选题]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病例的配偶或亲属中选择对照,则
A. 不利于研究遗传因素的作用
B. 有利于研究生活习惯的影响
C. 工作易于进行
D. 应答率较高
E. 配偶对照对控制成年期环境的影响有利
8. [单选题]治疗寒饮客肺的主方是( )
A. 二陈汤
B. 小青龙汤
C. 定喘汤
D. 苓桂术甘汤
E. 苏子降气汤
9. [多选题]疾病的转归,取决于邪正的盛衰,其病理变化有( )
A. 邪祛正未复
B. 正虚邪恋
C. 正胜邪退
D. 正邪转化
E. 邪盛正衰
10. [单选题]下列属逆治法的是( )
A. 热因热用
B. 热者寒之
C. 用热远热
D. 用凉远凉
E. 塞因塞用
11. [单选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描述最恰当的是
A. 社区内的妇幼人群
B. 社区内的残疾人口
C. 社区内的老年人
D. 社区内的贫困人口
E. 社区内的所有人群
12. [单选题]评价人群健康常用的综合指标是
A. 婴儿死亡率
B.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C. 发病率
D. 生活质量指数
E. 平均期望寿命
13. [单选题]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规定堆肥温度和持续时间为( )
A. 最高堆温达50~55℃,持续5~7天
B. 最高堆温达55~60℃,持续10天
C. 最高堆温达45~50℃,持续8~10天
D. 最高堆温达60~65℃,持续10~14天
E. 以上都不对
14. [单选题]在旧金山和纽约市的男性同性恋患者中,发生了几例多发性肉瘤病例,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可能病因包括HIV-2(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毒)感染和应用某些违禁药物有关。如果你是负责研究这一问题的流行病学医生,第一步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较适宜
A. 前瞻性队列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临床试验
D. 回顾性队列研究
E.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15. [单选题]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 热邪壅肺
B. 胃热亢盛
C. 肝胆火盛
D. 阴虚内热
E. 气血两虚
16. [单选题]实验组和对照组必须均衡,唯一不同的是
A. 观察指标
B. 观察时间
C. 实验因素
D. 抽样误差
E. 系统误差
17. [单选题]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由于( )
A. 化妆品中的成分增加了皮肤对光的敏感性引起的
B. 个体自身的体质对光特别敏感引起的
C. 化妆品中含有光变应原在光的作用下引起的
D. 防晒剂使用不当引起的
E. 使用化妆品后过度接触日光引起的
18. [单选题]管理毒理学是指
A. 政府有关机构根据描述性和机制研究资料,作出是否允许人合成的新化学物进入人类环境的判断和决定
B. 提出相应的安全使用(接触)标准和管理措施
C. 按照政策法令对现存的外源性毒物进行管理和控制
D. 参与政策法令的制定并且履行监督和执法职能
E. 以上都是
19. [单选题]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
A. 上升
B. 不变
C. 不确定
D. 下降
E. 先上升后不变
20. [多选题]土壤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有 ( )
A. 不影响感官性状
B. 不影响人体健康
C. 不影响土壤自净
D. 防止传播疾病
E. 对人体无间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