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胸心外科学中级职称提分加血考试试题(L0),更多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胸部外伤后胸痛不适,无明显呼吸困难。X线胸片:左肺压缩50%。诊断首先考虑
A.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B. 闭合性气胸
C. 开放性气胸
D. 张力性气胸
E. 进行性血胸
2. [单选题]关于异种皮片移植不正确的是
A. 不会刺激受区形成新生血管
B. 不会出现皮片与受区的连接
C. 可以被用作生物敷料
D. 可以长期存活
E. 短期内可发生排斥反应
3. [单选题]女性,29岁。尿频,尿急,尿痛1年余,有终末血尿。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尿细菌培养阴性。IVU检查:右肾不显影,左肾上下盏虫蚀样改变,轻度积水。血肌酐98μmol/L。临床诊断为双肾结核。治疗首先宜采取
A. 抗结核治疗
B. 左肾造口术
C. 右肾切除术
D. 右肾切除,左肾造口术
E. 抗结核治疗后右肾切除术
4. [单选题]胆绞痛、发热、黄疸多见于
A. 胰头癌
B.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C. 慢性胆囊炎
D. 急性胰腺炎
E. 急性胆囊炎
5. [单选题]下列不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X线表现的是
A. 心影右缘可见双房影
B. 心尖向左下扩大
C. 肺内可见粟粒形致密阴影
D. 双下肺可见Kerley B线
E. 肺动脉段隆出
6. [单选题]下列哪一类型肺癌对放疗较敏感
A. 小细胞癌
B. 大细胞癌
C. 腺癌
D. 鳞癌
E. 类癌
7. [单选题]成人与儿童,烧伤总面积最低超过以下限度,就可发生低容量性休克,需静脉复苏补液
A. 成人5%,儿童5%以上
B. 成人10%,儿童5%以上
C. 成人15%,儿童10%以上
D. 成人20%,儿童20%以上
E. 成人25%,儿童20%以上
8. [单选题]全身肝素化后,检测ACT在多少秒以上方可开始体外循环
A. 120秒
B. 240秒
C. 360秒
D. 480秒
E. 720秒
9. [单选题]关于胰腺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多数为腺泡癌
B. 胰体或胰尾部发生率高于胰头部
C. 较早出现围胆管浸润现象
D. 早期即出现持续性腰背部疼痛
E. 以上均不是
10. [单选题]女性,52岁。慢性咳嗽7个月,加重1个月。无吸烟史。X线胸片:右肺外周类圆形分叶状肿块。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肺鳞癌
B. 肺腺癌
C. 肺脓肿
D. 肺小细胞癌
E. 纵隔淋巴肉瘤
11. [单选题]胆道梗阻病人,胆红素152μmol/L,转氨酶正常,为明确梗阻部位,可采用
A. 口服胆囊造影
B. 静脉胆道造影
C. PTC
D.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
E. 腹部X线平片
12. [单选题]关于ASAⅢ级患者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是
A. 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正常
B. 并存病较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活动
C. 患者脏器功能代偿健全
D. 患者病情危重
E. 患者接受麻醉或手术异常危险
13. [单选题]原发性肝癌中的微小肝癌是指
A. 直径<5cm
B. 直径<1cm
C. 直径≤5cm
D. 直径≤1cm
E. 直径≤2cm
14. [单选题]女性,40岁,主诉颈前肿块3个月,声哑1周。体格检查发现右侧甲状腺有一3cm×3cm肿块,边界不甚清楚,表面不平,质地坚硬,但仍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应考虑患下列哪一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A. 结节性甲状腺肿
B. 淋巴性甲状腺肿(Hashimato病)
C. 甲状腺腺瘤
D. 甲状腺腺癌
E. 纤维性甲状腺炎(Riedel病)
15. [单选题]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时,鼻咽温度应低于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16. [单选题]慢性尿潴留的尿失禁属于
A. 真性尿失禁
B. 充溢性尿失禁
C. 压力性尿失禁
D. 急迫性尿失禁
E. 以上都不是
17. [单选题]速发型MODS是指
A. 原发急症发病24小时内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
B. 原发急症发病24小时后2个或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同时功能障碍
C. 原发急症发病48小时后突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
D. 原发急症发病一个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经一段稳定期后更多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
E. 原发急症发病48小时后一个器官功能障碍,长期治疗不能稳定
18. [单选题]腹部损伤,X线检查显示腹膜后积气,可能为
A. 肾脏损伤
B. 胃损伤
C. 十二指肠水平部损伤
D. 皮下气肿
E. 结肠损伤
19. [单选题]当前哪项临床检测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缺氧的情况
A. 动脉血压
B. 动脉血气分析
C. 血乳酸含量
D. 胃肠黏膜pH
E. 中心静脉压
20. [单选题]发生在输血2小时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变态反应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溶血反应
E. 细菌污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