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妇科主治医师历年真题下载(S2),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妇科主治医师历年真题下载(S2),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 生殖之精 
  B. 后天之精 
  C. 自然界之清气 
  D. 肾中所藏之精 
  E. 水谷精微 
 
2. [单选题]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 风池 
  B. 风府 
  C. 百会 
  D. 大椎 
  E. 阳维 
 
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饮食治疗中的道德要求的是
  A. 态度和蔼,耐心体贴 
  B. 保证饮食营养的科学性 
  C. 保证饮食营养的安全性 
  D. 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和条件 
  E. 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要求 
 
4. [单选题]若见先天禀赋不足、房劳多产,月经初潮延迟、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不孕等,治则为
  A. 滋肾填精 
  B. 补益肾气 
  C. 温补肾阳 
  D. 滋肾养阴 
  E. 以上均不对 
 
5. [单选题]《素问·阴阳离合论》日:“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A. 一致 
  B. 离合 
  C. 一阴一阳 
  D. 一元 
  E. 气 
 
6. [单选题]雄黄的内服剂量为
  A. 0.05~0.1g 
  B. 0.015~0.03g 
  C. 0.002~0.004g 
  D. 1.5~3g 
  E. 0.01~0.05g 
 
7. [单选题]“血痹虚劳篇”中在调补阴阳两虚方面,多侧重于
  A. 甘寒养阴 
  B. 辛温通阳 
  C. 苦寒坚阴 
  D. 甘温扶阳 
  E. 温补肾阳 
 
8. [单选题]临产阵痛轻微,产程进展慢,面色无华,神疲肢软,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大而虚。治疗常用方
  A. 归脾汤 
  B. 催生饮 
  C. 参附汤 
  D. 蔡松汀难产方 
  E. 人参养荣汤 
 
9. [单选题]善于治疗肝气郁滞之痛经,人称“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的药物是
  A. 香附 
  B. 木香 
  C. 佛手 
  D. 青皮 
  E. 香橼 
 
10. [单选题]知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E. 稳定性 
 
11.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检查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
  A. 三合诊 
  B. 直肠-腹部诊 
  C. 双合诊 
  D. 腹部B超 
  E. 腹透 
 
12. [单选题]患者,男,60岁。主诉心胸憋闷疼痛,并放射至肩背,心悸怔忡,有恐惧感,舌紫有瘀点苔白,脉沉细涩。其病机是
  A. 心血亏虚 
  B. 肝血不足 
  C. 心阳偏衰 
  D. 心阴虚亏 
  E. 心血瘀阻 
 
13. [单选题]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A. 疏肝解郁,益血健脾 
  B.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C.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D.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E. 清热利湿,逐瘀退黄 
 
14. [单选题]《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积著于肠胃之募原,其症状表现为
  A. 饱食则安,饥则痛 
  B. 饥饿则安 
  C. 饱则积见 
  D. 饥则积不见 
  E. 饱则积不见 
 
15. [单选题]带下一词首见于
  A. 《内经》 
  B. 《傅青主女科》 
  C.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D. 《丹溪心法》 
  E. 《景岳全书》 
 
16. [单选题]胸痹轻证见症为
  A. 胸痹缓急 
  B.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C.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D. 胸中气塞,短气 
  E. 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气 
 
17. [单选题]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
  A. 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 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 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 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 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18. [单选题]某病人,因医生开药少而且便宜,所以对医生有意见,诊治医生在对病人作解释时,以下哪一点是不当的
  A. 对症下药 
  B. 合理配伍 
  C. 节约费用 
  D. 医生权力有限 
  E. 遵守医疗报销制度 
 
19. [单选题]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 正经 
  B. 经别 
  C. 经筋 
  D. 别络 
  E. 奇经 
 
20. [单选题]为增强活血祛瘀药的功效常配伍哪类药物同用
  A. 解表药 
  B. 理气药 
  C. 温里药 
  D. 泻下药 
  E. 补虚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