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推拿2024真题部分答案(U7),更多推拿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温病发汗而汗不出者,如发疹者,治当用
  A. 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 
  B. 银翘散 
  C.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 
  D. 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 
  E. 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 
 
2. [单选题]慢性肥厚性胃炎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A. 淋巴滤泡形成 
  B. 固有层结缔组织增生 
  C. 肌层肥厚 
  D. 黏膜增厚,腺体肥大增生 
  E. 腺体肠上皮化生 
 
3. [单选题]上臂的前屈活动由肩肱关节和肩胸关节共同完成,最初的多少度由肩肱关节单独完成:
  A. 70度 
  B. 20度 
  C. 30度 
  D. 40度 
  E. 60度 
 
4. [多选题]栀子豉汤证见“饥不能食”的病机是( )
  A. 胃热阴虚 
  B. 热扰胸膈 
  C. 脾失健运 
  D. 胃气呆滞 
  E. 胃虚肠实 
 
5. [多选题]人体在弯腰的过程中,各组织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A. 先由脊柱两旁的伸脊肌收缩维持躯干位置和抵抗体重 
  B. 当腰全屈时,主要靠韧带来支持躯干的位置 
  C. 先由韧带来维持躯干的位置 
  D. 后由伸脊肌来支持躯干 
  E. 先由椎骨来维持躯干的位置 
 
6. [单选题]大陷胸丸是在大陷胸汤的基础上加上( )而组成
  A. 枳实、麻子仁、白蜜 
  B. 半夏、杏仁、甘草 
  C. 葶苈子、芫花、甘草 
  D. 葶苈子、杏仁、白蜜 
  E. 芫花、大枣、白蜜 
 
7. [单选题]以《营卫生会》为据,老人夜不瞑的原因是
  A. 年老体弱,肾气不足 
  B.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 
  C. 心肾亏虚,水不济火 
  D. 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E. 以上均不是 
 
8. [单选题]沿腹中线旁开5分,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
  A. 足阳明胃经 
  B. 手太阴肺经 
  C. 足少阴肾经 
  D. 足太阴脾经 
  E. 足厥阴肝经 
 
9. [单选题]疮疡漫肿无头,部位较深,皮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
  A. 痰核 
  B. 痈 
  C. 疥肿 
  D. 红丝疔 
  E. 阴疽 
 
10. [单选题]下列关于脊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新生儿下端平齐第1腰椎下缘 
  B. 颈膨大由第6颈节至第1胸节 
  C. 有31个节段 
  D. 前面有一条浅的前正中裂 
  E. 成人从枕骨大孔延伸到第2腰椎下缘 
 
11. [多选题]针灸治疗阳黄应取主穴为
  A. 太冲 
  B. 胆俞 
  C. 内庭 
  D. 合谷、足三里 
  E. 阳陵泉、阴陵泉 
 
12. [多选题]呃逆的推拿治则是
  A. 平肝 
  B. 敛肺 
  C. 和胃 
  D. 降气 
  E. 平呃 
 
13. [多选题]推拿治疗内、妇、五官科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假说,有以下哪几种
  A. 经络学说 
  B. 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学说 
  C. 脊柱病因学说 
  D. 生物全息律学说 
  E. 影像学说 
 
14. [多选题]据《灵枢·本神》,以下哪些脏受伤可引起“五脏不安”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E. 肾 
 
15. [单选题]以下姿势不符合人体标准解剖姿势的是
  A. 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B. 身体直立 
  C. 上肢垂于躯干两侧 
  D. 手掌朝向后方(拇指在内侧) 
  E. 两眼平视前方 
 
16. [多选题]在胃脘痛的基本治法中,胃脘部操作方法有
  A. 一指禅推法作用于胃脘部 
  B. 摩法作用于胃脘部 
  C. 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等穴 
  D. 配合按、揉足三里 
  E. 按、揉章门、期门 
 
17. [单选题]治疗久泻久痢,久咳失声,应选用的药物是
  A. 蝉衣 
  B. 白术 
  C. 桔梗 
  D. 诃子 
  E. 薄荷 
 
18. [单选题]潮热谵语,便秘或纯利稀水,腹部按之硬痛,苔黄燥,治宜
  A. 增液承气汤 
  B. 调胃承气汤 
  C. 宣白承气汤 
  D. 葛根芩连汤 
  E. 枳实导滞汤 
 
19. [单选题]"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
  A. 太阴 
  B. 阳明 
  C. 少阴 
  D. 厥阴 
  E. 少阳 
 
20. [单选题]猝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所属的是
  A. 热极生风 
  B. 小儿惊风 
  C. 中风病 
  D. 痫病 
  E. 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