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职业卫生(正高)往年考试真题(X9),更多职业卫生_正高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属于经脉的是( )
  A. 十二经别 
  B. 十二经筋 
  C. 十二皮部 
  D. 十二经脉 
  E. 奇经八脉 
 
2. [单选题]头身重痛,属( )
  A. 湿阻 
  B. 瘀血 
  C. 火热 
  D. 气血 
  E. 风热 
 
3. [多选题]恶露不尽的病因病机是( )
  A. 血热 
  B. 肾虚 
  C. 血瘀 
  D. 气虚 
  E. 肝郁 
 
4. [单选题]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
  A. 正气 
  B. 正气不足 
  C. 邪气 
  D. 邪气亢盛 
  E. 邪气损正 
 
5. [单选题]"通因通用"适用于( )
  A. 脾虚泄泻 
  B. 肾虚泄泻 
  C. 食积泄泻 
  D. 肠虚滑脱 
  E. 以上均非 
 
6. [多选题]菊花的功效是( )
  A. 解毒 
  B. 透疹 
  C. 明目 
  D. 利咽 
  E. 疏风清热 
 
7. [单选题]治疗湿热食积的主方是( )
  A. 保和丸 
  B. 枳实导滞丸 
  C. 大承气汤 
  D. 温脾汤 
  E. 麻子仁丸 
 
8. [多选题]卫生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为
  A. 根据疾病负担、家庭行为及服务的要求来测定健康需要 
  B. 根据成本效果分析来选择健康干预方案及发展新的干预措施 
  C. 建立国家卫生账户及卫生筹资研究 
  D. 对卫生部门的改革进行比较性分析及干预 
  E. 卫生与经济政策 
 
9. [多选题]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 研究所需的时间短但工作量大 
  B. 研究所需的时间较长,花费高 
  C. 省时、省力、省钱,容易实施 
  D. 适用于一种原因与多种疾病关系的研究 
  E. 研究所需的时间长,但花费低 
 
10. [多选题]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病机要点包括( )
  A. 肾虚不足,冲任不固 
  B. 阳虚无以温煦脏腑,气血生化乏源,冲任亏虚 
  C. 肝气郁滞,冲任失调 
  D. 脾气虚弱,血海不固 
  E. 痰湿壅滞冲任,气血不畅 
 
11. [单选题]一妇人,25岁,怀孕2个月,恶心,呕吐不食,口淡,呕吐清涎,神疲思睡,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
  A. 四君子汤 
  B. 六君子汤 
  C. 陈夏六君汤 
  D. 香砂六君子汤 
  E. 参苓白术散 
 
12. [多选题]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基本方法有
  A. 相对健康需要指数 
  B. 卫生服务目标法 
  C. 项目预算边际分析 
  D. 卫生服务需要量法 
  E. 卫生服务需求法 
 
13. [多选题]职业肿瘤的预防原则
  A. 控制和管理职业性致癌因素 
  B. 对致癌剂的限制和使用定出规程 
  C. 健全医学监护制度 
  D. 加强健康教育 
  E. 服用治疗药物 
 
14. [多选题]标准误的应用包括
  A. 表示观察值分布的变异程度 
  B. 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 
  C. 估计观察值频数分布情况 
  D. 估计总体均数的可信期间 
  E. 制定参考值范围 
 
15. [多选题]有机物在水中的自净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A. 易被氧化的有机物化学氧化分解 
  B.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分解 
  C. 有机物在水体中的聚合反应 
  D. 颗粒物在水中的沉淀 
  E. 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 
 
16. [多选题]关于流行病学的调查设计,正确的论述是
  A. 现况研究是首先的调查方法 
  B. 拟订调查设计时,首先明确调查目的,选用合适的调查方法、内容,确定调查对象及样本含量 
  C. 正确选择对照人群关系到调查结论的准确性,可有内对照、外对照和自身对照三种对照方式 
  D. 准确划分接触和非接触组、病与非病 
  E. 可以不进行预调查 
 
17. [多选题]以下检查结果哪些是铅中毒的表现
  A. 中性粒细胞中出现中毒颗粒 
  B. 网织红细胞增多 
  C. 血红蛋白减低 
  D. 碱性粒细胞增多 
  E. 点彩红细胞增多 
 
18. [单选题]治疗寒饮客肺的主方是( )
  A. 二陈汤 
  B. 小青龙汤 
  C. 定喘汤 
  D. 苓桂术甘汤 
  E. 苏子降气汤 
 
19. [单选题]风池穴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后发际上( )
  A. 0.5寸 
  B. 1寸 
  C. 1.5寸 
  D. 2寸 
  E. 2.5寸 
 
20. [单选题]胁痛发病中的主要因素是( )
  A. 肝郁 
  B. 湿热 
  C. 血瘀 
  D. 肝阴不足 
  E. 肝阳上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