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内科(中级)专项练习在线题库(T2),更多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内科(中级)专项练习在线题库(T2),更多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以下哪点不是病人的义务
  A. 如实提供病情和有关信息 
  B. 避免将疾病传播他人 
  C. 尊重医师和他们的劳动 
  D. 不可以拒绝医学科研试验 
  E. 在医师指导下对治疗做出负责的决定并与医师合作执行 
 
2. [单选题]患者,男,50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10年,近2天因饮食生冷后胃脘疼痛加剧,疼痛隐隐,进食后缓解,喜抚按和温熨,治疗最佳方剂为
  A. 大建中汤 
  B. 养胃汤 
  C. 化肝煎 
  D. 黄芪建中汤 
  E. 香砂六君子汤 
 
3. [单选题]医学伦理原则不含
  A. 不伤害 
  B. 有利 
  C. 尊重 
  D. 胆识 
  E. 公正 
 
4. [单选题]感冒之因虽多,但有主次不同,其主因是
  A. 寒邪入中 
  B. 风邪侵袭 
  C. 热邪犯胃 
  D. 燥邪入侵 
  E. 外湿浸渍 
 
5. [单选题]清骨散适用于
  A. 血虚发热 
  B. 阴虚发热 
  C. 瘀血发热 
  D. 气虚发热 
  E. 肝郁发热 
 
6. [单选题]下列哪组是均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
  A. 桑叶、薄荷 
  B. 柴胡、葛根 
  C. 牛黄、熊胆 
  D. 荆芥、防风 
  E. 紫花地丁、野菊花 
 
7.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大定风珠的组成中药物
  A. 白芍 
  B. 龟板 
  C. 甘草 
  D. 牡蛎 
  E. 牛膝 
 
8. [单选题]用于肝胆实热所致之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阴肿阴痒等症,当选用的药物是
  A. 黄柏 
  B. 龙胆草 
  C. 椿皮 
  D. 苦参 
  E. 虎杖 
 
9. [单选题]容易引起气血不通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 
 
10. [单选题]风温热陷心包的证候是
  A. 猝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肢厥 
  B. 身体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舌色鲜绛,脉细数 
  C. 身热,昏愦不语,倦卧,或兼汗多气短,脉细无力;或兼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 
  D. 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点隐隐,舌质红绛 
  E. 四肢抽搐,不知人事,汗出厥冷 
 
11. [单选题]槐花散的功用是
  A.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B. 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C.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D. 清肠止血,养阴清热 
  E. 养血止血,清肠祛风 
 
12. [单选题]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温肾散寒的药物是
  A. 青木香 
  B. 沉香 
  C. 川楝子 
  D. 檀香 
  E. 乌药 
 
13.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不属四大怀药的是
  A. 地黄 
  B. 牛膝 
  C. 山药 
  D. 砂仁 
  E. 菊花 
 
14. [单选题]风寒感冒宜选用
  A. 银翘散 
  B. 桑菊饮 
  C. 止嗽散 
  D. 荆防败毒散 
  E. 参苏饮 
 
15. [单选题]病在初起,多以上焦肺卫为主,而后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病至后期阶段,多肺胃阴伤的温病是
  A. 风温 
  B. 春温 
  C. 秋燥 
  D. 温毒 
  E. 暑瘟 
 
16. [单选题]不属于医学道德评价客观标准的是
  A. 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解 
  B. 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病人的健康与长寿 
  C. 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D. 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E. 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医院的经济创收和发展 
 
17. [单选题]"魄门亦为五脏使"中"魄门"是指
  A. 口 
  B. 鼻 
  C. 汗孔 
  D. 肛门 
  E. 眼睛 
 
18. [单选题]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的药物是
  A. 人参 
  B. 鹿茸 
  C. 附子 
  D. 大黄 
  E. 肉桂 
 
19. [单选题]败毒散的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 柴胡、前胡 
  B. 银花、连翘 
  C. 黄芩、黄连 
  D. 牛蒡、山栀 
  E. 防风、白芷 
 
20. [单选题]虚劳属肾阴虚者,可见
  A. 头痛耳鸣 
  B. 腰酸遗精 
  C. 体倦乏力 
  D. 健忘失眠 
  E. 白带清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