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执业医师考试宝典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往年考试试卷(Q7),更多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执业医师考试宝典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往年考试试卷(Q7),更多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人的生长发育第一个高峰期是
  A. 新生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学龄期 
  E. 青春期 
 
2. [单选题]患者,女,28岁。产后3周,左乳房红肿胀痛,触摸到有硬块,大便如常,小便色黄。应首选的药物是
  A. 全瓜蒌 
  B. 夏枯草 
  C. 牡蛎 
  D. 蒲公英 
  E. 柴胡 
 
3. [单选题]下列关于呕吐的预防调护,错误的是
  A. 服药应少量频服为佳 
  B. 起居有节,生活有常 
  C. 选择刺激性、气味小的药物 
  D. 胃中有热者,禁服温燥药物 
  E. 服药前,药汁中可加入少量蒜汁 
 
4. [单选题]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首选( )。
  A. 附子 
  B. 肉桂 
  C. 干姜 
  D. 小茴香 
 
5. [单选题]面瘫取
  A. 局部取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B. 局部取穴、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C. 局部取穴、手足少阴经穴为主 
  D. 局部取穴、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E. 局部取穴、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6. [单选题]根据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下接的经脉是
  A. 手少阴心经 
  B. 足太阴脾经 
  C. 足厥阴肝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E. 手阳明大肠经 
 
7. [单选题]下列辨外疡阴证、阳证的主要依据不正确的是
  A. 发病的缓急 
  B. 温度的高低 
  C. 脓液的有无 
  D. 病位的深浅 
  E. 疼痛的剧缓 
 
8. [单选题]患儿,3岁,发热,口腔溃疡2天,口颊、齿龈多个溃疡点,有红晕,口渴口臭,流涎液,眠不实,舌红,苔黄。辨证为
  A. 心火上炎 
  B. 胃火炽盛 
  C. 风热乘脾 
  D. 心脾积热 
  E. 虚火上浮 
 
9. [单选题]"精明之府"指的是
  A. 胆 
  B. 脑 
  C. 脉 
  D. 头 
  E. 骨 
 
10. [单选题]与噎膈发病相关的主要脏腑是
  A. 胃、脾、肺、肝 
  B. 胃、脾、肝、肾 
  C. 脾、胃、肾、胆 
  D. 脾、肝、胆、肾 
  E. 脾、肾、肝、肺 
 
11. [单选题]风热感冒与时邪感冒都可用下方加减
  A. 银翘散 
  B. 桑菊饮 
  C. 葱豉汤 
  D. 新加香薷饮 
  E. 普济消毒饮 
 
12. [单选题]患儿,5岁,咳嗽5天,咳嗽痰多,色黄质稠,鼻塞,流黄稠涕,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睡眠不实,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有点刺,苔黄腻,脉弦滑。以下不适合该患儿的药物是
  A. 黄芩、栀子 
  B. 桑白皮、浙贝母 
  C. 瓜蒌仁、制大黄 
  D. 桑叶、菊花 
  E. 前胡、款冬花 
 
13. [单选题]即可调经,又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的是
  A. 仙鹤草 
  B. 血余炭 
  C. 三七 
  D. 艾叶 
  E. 姜黄 
 
14. [单选题]患儿,6岁。近日睡眠不宁,烦躁不安,尿频,伴有搔抓阴部。其治法应是
  A. 驱蛔安神 
  B. 杀虫止痒 
  C. 调理脾胃 
  D. 安蛔定痛 
  E. 健脾理气 
 
15. [单选题]邪滞经络关节,出现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的症状,其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16. [单选题]明清时期,外科统称为
  A. 疡科 
  B. 疮疡科 
  C. 疮肿科 
  D. 外疡科 
  E. 外科 
 
17.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月经后期的常见病机
  A. 肾虚 
  B. 气滞 
  C. 血虚 
  D. 血寒 
  E. 气虚 
 
18. [单选题]治疗产后血晕血虚气脱证的首选方剂是
  A. 参附汤 
  B. 夺命散 
  C. 一阴煎 
  D. 四物汤 
  E. 八珍汤 
 
19. [单选题]水痘之邪伤肺卫证的治法为
  A. 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B. 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C. 清凉解毒,透疹达邪 
  D. 清肺泻火,健脾祛湿 
  E. 清热凉营,解毒化湿 
 
20. [单选题]患者,男,48岁。背部生疮,初起肿块上有一粟粒样脓头,抓破后局部肿痛加剧,色红灼热,脓头相继增多,溃后如蜂窝状,伴有寒热头痛,纳呆,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其诊断是
  A. 疔 
  B. 疖 
  C. 有头疽 
  D. 发 
  E. 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