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石膏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药士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石膏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含水碳酸钙 
  B. 含水硫酸钙 
  C. 硫酸钙 
  D. 碳酸钙 
  E. 无水硫酸钠 
 
[单选题]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体重,质坚实的药材是
  A. 猪苓 
  B. 茯苓 
  C. 冬虫夏草 
  D. 松萝 
  E. 灵芝 
 
正确答案 :B
解析:根据该药材的性状描述可知为茯苓。可从药材的形状入手,松萝,地衣体丝状,柔软,浅黄绿色,排除选项A。灵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排除选项B。猪苓,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排除选项C。冬虫夏草,虫体似蚕,头部红棕色,排除选项D。茯苓,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体重,质坚实。故本题选E。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可理脾胃之气
  A. 陈皮 
  B. 川楝子 
  C. 枳实 
  D. 木香 
  E. 青皮 
 
正确答案 :B
解析: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善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诸痛。因其不入脾经,不能理脾胃之气。
[单选题]下列各项,属于麻子仁丸主治病证的是
  A. 脾约便秘 
  B. 气虚便秘 
  C. 肾虚便秘 
  D. 阴虚便秘 
  E. 血虚便秘 
 
正确答案 :A
解析:答案:E。麻子仁丸主治病证的是肠胃燥热之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红少津,脉细数,即脾约便秘。
[单选题]软膏中常用硅油作为油脂性基质的主要原因
  A. 易涂布 
  B. 不污染衣物 
  C. 无刺激性 
  D. 疏水性强 
  E. 亲水性强 
 
正确答案 :D
解析:油脂性基质:系指动植物油脂、类脂、烃类及硅酮等疏水性物质为基质。 二甲基硅油:本品为化学稳定性好的惰性辅料,是无色无臭液体,能与多种基质配合应用,不沾衣物,疏水性强,不影响皮肤正常功能,它较其他油脂类基质释药快、穿透性好。答案选E
[单选题]主要说明"阴阳对立制约"的原文是
  A. "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B. "动极镇之以静" 
  C. "阴在内,阳之守也" 
  D. "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E.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正确答案 :A
解析: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则发生疾病。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茯苓的性状特征
  A. 外皮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 
  B. 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 
  C. 体轻,能浮于水面 
  D. 断面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 
  E.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茯苓(1)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2)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3)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单选题]依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执业药师
  A. 可以帮助病患者选购处方药 
  B. 对有超剂量的处方,可以自行更正后调配、销售 
  C. 对有配伍禁忌的处方,可以自行更正后调配、销售 
  D. 对处方可以擅自更改或代用 
  E. 应对病患者选购非处方药提供用药指导或提出寻求医师治疗的建议 
 
正确答案 :E
解析:《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 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可不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用,但病患 者可以要求在执业药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购买和使用。执业药师或药师应对病患者选购非处方药提供用药指导或提出寻求医治疗的建议。答案选E
[单选题]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
  A. 阴损及阳 
  B. 阳盛格阴 
  C. 阴盛格阳 
  D. 阴盛则寒 
  E. 阳虚则寒 
 
正确答案 :B
解析:答案:B。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阳盛格阴。
[单选题]温经汤中配伍半夏的用意是
  A. 通降胃气而散结 
  B. 燥湿化痰而和胃 
  C. 化痰开胃而行津 
  D. 降逆散结而消痞 
  E. 和胃降逆而止呕 
 
正确答案 :A
解析:答案:D。温经汤【组方原理】本证属虚、寒、瘀、热错杂。 君——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臣——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活血散瘀,又清血分虚热。 佐——阿胶、白芍、麦冬,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瘀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