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微生物检验医学主管技师精编试题题库(O3),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职称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在毒理学中毒物的准确概念是
A. 所有进入生物体的化学物质都是毒物
B. 所有进入生物体引起DNA改变的物质都是毒物
C. 各种治疗药物也都是毒物
D. 以较小剂量进入生物体干扰正常生化和生理功能,引起病理改变的物质
E. 以上都不对
2. [单选题]鼠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
A. 普氏立克次体
B. 莫氏立克次体
C. 立氏立克次体
D. 康氏立克次体
E. 派氏立克次体
3. [单选题]霍乱毒素为A、B两种亚基组成,每个毒素分子的A:B亚基数量之比为
A. 1:1
B. 1:2
C. 1:3
D. 1:4
E. 1:5
4. [单选题]关于禽流感病毒错误的描述是
A. 属正黏病毒科
B. 分节段的单股RNA病毒
C. 是乙型流感病毒
D. 已发现15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
E. 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等哺乳动物
5. [单选题]耶尔森菌属的主要致病种包括
A.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
B.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
C. 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
D.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
E.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结核耶尔森菌
6. [单选题]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的常用药物是
A. 甲硝唑
B. 利福平
C. 青霉素
D. 多粘菌素
E. 万古霉素
7. [单选题]含氮有机碱是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之一,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DNA的成分
A. 腺嘌呤
B. 鸟嘌呤
C. 胞嘧啶
D. 胸腺嘧啶
E. 尿嘧啶
8. [单选题]作为志贺菌属分类依据的抗原为
A. H抗原
B. 鞭毛抗原
C. O抗原
D. 菌毛抗原
E. 胞壁抗原
9. [单选题]在虫媒病毒中能引起肝炎的病毒是
A. 克里米亚刚果热病毒
B. 登革热病毒
C. 黄热病病毒
D. 乙型脑炎病毒
E. 森林脑炎病毒
10. [单选题]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是通过抽气动力作用,使悬浮在空气中的带菌粒子撞击到
A. 培养基平板上
B. 液体培养基上
C. 溶液液面上
D. 滤网上
E. 滤膜上
11. [单选题]滤膜法测定游泳池水中大肠菌群指标时的抽气压力为
A. 1.0大气压
B. 0.5大气压
C. 0大气压
D. -0.5大气压
E. -1.0大气压
12.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其追究法律责任是
A. 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
B. 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C.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 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E. 已取得许可证的,原发证部门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13. [单选题]临床上采集胸水标本时,如果不能及时送检,为防止标本凝固,应在标本中加入
A. 1NNaOH
B. 20%HCl
C. 14g/L柠檬酸钠
D. 0.9%NaCl
E. 灭菌蒸馏水
14. [单选题]致癌物的最终确定应该依据
A. 致突变实验,动物致癌实验,流行病学调查
B. 流行病学调查,剂量反应关系,哺乳动物终生实验
C. 构效分析,致突变实验,恶性转化实验
D. 构效分析,致突变实验,动物致癌实验
E. 恶性转化实验,动物致癌实验,流行病学调查
15. [单选题]抗HBc(-)抗HBe(-)抗HBs(+)HBsAg(-),表明
A. 接种过疫苗或既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B. 乙型肝炎急性期
C. 慢性迁延性肝炎
D. 慢性活动性肝炎
E. 急性肝炎初期
16. [单选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属于
A.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B.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C.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D.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E. 以上都不是
17. [单选题]在进行Ag-Ab反应时,采用颗粒性抗原进行血清学试验,所出现的反应是
A. 沉淀反应
B. 絮状反应
C. 凝集反应
D. 琼脂扩散反应
E. 对流电泳反应
18. [单选题]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 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
B. 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
C. 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
D. 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
E. 性刚成熟,初断乳,初成年
19. [单选题]若显微镜的接目镜为10X,接物镜为100X,则物像放大倍数为
A. 10倍
B. 10倍
C. 1000倍
D. 2000倍
E. 10000倍
20. [单选题]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应答的突出特点是
A. 潜伏期长
B. 需Ag量大
C. IgG类Ab剧增
D. Ab产生受抑
E. IgA类Ab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