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副高考试宝典卫生毒理副高卫生高级职称在线题库精编(K2),更多卫生毒理(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属于供能营养素的是
  A. 维生素、脂肪、蛋白质 
  B.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C.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D. 矿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E.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2. [单选题]我国工业卫生规定,车间空气中含10%以上游离SiO2,最高允许浓度为
  A. 2mg/m3 
  B. 5mg/m3 
  C. 8mg/m3 
  D. 10mg/m3 
  E. 20mg/m3 
 
3. [单选题]生活污染来源不包括
  A. 生活污水 
  B. 垃圾和人畜粪便 
  C. 工业三废和汽车废气 
  D. 烹调油烟和香烟烟雾 
  E. 装饰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 
 
4. [单选题]构成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是
  A. 传染源、宿主、传播途径 
  B. 传染源、传播途径、机体 
  C. 传染源、传播途径、环境 
  D. 传染源、传播途径、自然环境 
  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 [单选题]以下各组中医病名中不属于恶性肿瘤的是( )
  A. 舌蕈、茧唇 
  B. 恶核、积聚 
  C. 痃癖、癥瘕 
  D. 噎膈、失荣 
  E. 痞证、瘿瘤 
 
6. [单选题]我国1983年颁布《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把劳动强度分为
  A. 3级 
  B. 4级 
  C. 5级 
  D. 6级 
  E. 10级 
 
7. [单选题]下列哪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牲畜肉经煮熟后可食用
  A. 猪瘟 
  B. 猪水疱病 
  C. 口蹄疫 
  D. 结核 
  E. 以上都不对 
 
8. [单选题]X射线的穿透性与被穿透物质相关的是
  A. 质量和厚度 
  B. 密度和厚度 
  C. 质量与组成 
  D. 密度和组成 
  E. 原子序数 
 
9. [多选题]与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相比,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A. 必须有干预措施 
  B. 是实验方法而非观察性方法 
  C. 实验的性质是回顾性的 
  D. 须随机化分组 
  E. 实验组与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10.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风水泛滥证水肿的表现的是( )
  A. 水肿由眼睑很快发展至全身 
  B. 有恶风寒发热等 
  C. 脉浮紧 
  D. 舌苔白腻 
  E. 或咳嗽喘促 
 
11. [单选题]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是
  A. 马铃薯 
  B. 梨子 
  C. 大米 
  D. 动物肝脏 
  E. 苹果 
 
12. [单选题]肝损害型毒蕈中毒的特殊治疗药物是
  A. 阿托品 
  B. 巯基解毒剂 
  C. 亚甲蓝 
  D. 抗生素 
  E. 抗生素 
 
13. [单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辅助病因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范畴 
  B. 只要致病的生物因子存在,疾病一定发生 
  C. 所有疾病都有明确的必要病因 
  D. 必要病因是组成各种充分病因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E. 必要病因是疾病唯一病因 
 
14. [单选题]在消毒试验中,可用杀灭对数值(KL)表示消毒效果。当KL=2时,相应杀灭的微生物的百分率为
  A. 99.999% 
  B. 99.99% 
  C. 99.9% 
  D. 99% 
  E. 90% 
 
15. [多选题]下列关于氧债叙述正确的是
  A. 每分钟需要的氧量 
  B. 氧需和实际供氧的差值 
  C. 高强度体力劳动会形成氧债 
  D. 出现氧债说明机体发生疾病 
  E. 每分钟供的最大氧量 
 
16. [单选题]下列人群处于正氮平衡的是
  A. 儿童 
  B. 成人 
  C. 老年人 
  D. 消耗性疾病患者 
  E. 处于饥饿状态的人群 
 
17. [单选题]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A. 寻找病因线索 
  B. 因果推断 
  C. 确定病因 
  D. 验证病因 
  E. 以上都不是 
 
18. [单选题]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对动物操作要求
  A. 各剂量组实验动物数量可以不相等 
  B. 灌胃时各剂量组等浓度投予受试物 
  C. 动物随机分组 
  D. 各组动物染毒前后一直禁食24小时 
  E. 各组动物隔夜禁食、禁水 
 
19. [单选题]来苏儿消毒剂杀菌机制为
  A. 破坏菌体细胞壁 
  B. 破坏细胞膜和抑制脱氢酶活性 
  C. 使蛋白凝固 
  D. 抑制生长因子 
  E. 妨碍细菌代谢 
 
20. [多选题]外来化合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
  A. 相加作用 
  B. 协同作用 
  C. 独立作用 
  D. 加强作用 
  E. 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