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2024职业病卫生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历年真题(B2),更多职业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2024职业病卫生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历年真题(B2),更多职业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引起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
  A. 急性肺动脉栓塞 
  B. 急性心肌梗死 
  C. 扩张型心肌病 
  D. 急性肺水肿 
  E. 急性心脏压塞 
 
2. [单选题]血淋辨证属虚者,其治疗的最佳选方是( )
  A. 小蓟饮子 
  B. 知柏地黄丸 
  C. 导赤散 
  D. 茜根散 
  E. 二至丸 
 
3. [多选题]属于平息内风的方剂是( )
  A. 消风散 
  B. 大秦艽汤 
  C. 镇肝熄风汤 
  D. 天麻钩藤饮 
  E. 大定风珠 
 
4. [多选题]属于基层职业卫生工作主要内容的是
  A. 职业宣传 
  B. 接触有害物质人员的健康监护 
  C. 现场调查 
  D. 健康教育 
  E. 职业标准制定 
 
5. [多选题]带下过多的辨证在于辨别( )
  A. 量 
  B. 色 
  C. 质 
  D. 气味 
  E. 舌脉 
 
6. [单选题]喘证的特有症状为( )
  A. 鼻翼煽动 
  B. 呼吸困难 
  C. 张口抬肩 
  D. 不能平卧 
  E. 呼多吸少 
 
7. [单选题]某患者,女性,27岁,偏头痛史6年。近5个月来发作频繁,为了预防其头痛发作,下列药物不应使用的是
  A. 硝苯吡啶 
  B. 普萘洛尔 
  C. 苯噻啶 
  D. 吲哚美辛 
  E. 氟桂利嗪(西比灵) 
 
8. [多选题]按诊的内容,临床上常用的有( )
  A. 按肌肤 
  B. 按胸胁 
  C. 按脘腹 
  D. 按手足 
  E. 按腧穴 
 
9. [单选题]下列不属四君子汤组成的药物是( )
  A. 人参 
  B. 炙甘草 
  C. 黄芪 
  D. 白术 
  E. 茯苓 
 
10. [多选题]寒热往来常见于( )
  A. 少阴病 
  B. 少阳病 
  C. 半表半里证 
  D. 疟疾病 
  E. 阳明病 
 
11. [单选题]不是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 )
  A. 刘完素 
  B. 王清任 
  C. 李杲 
  D. 张从正 
  E. 朱震亨 
 
12. [单选题]轻度急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时,首选的解毒方法是
  A. 小剂量阿托品加对症治疗 
  B. 单独大剂量使用阿托品,并达阿托品化 
  C. 阿托品和氯解磷定联合使用 
  D. 单独使用氯解磷定 
  E. 使用氯解磷定加对症治疗 
 
13. [单选题]以下是基层劳动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除外
  A. 现场劳动卫生调查和职业流行学调查 
  B. 制定有关法规、条例和卫生标准 
  C. 生产环境监测 
  D.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 
  E. 对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 
 
14. [多选题]利水渗湿药适应的病证是( )
  A. 淋证 
  B. 痰饮证 
  C. 水肿证 
  D. 小便不利 
  E. 黄疸 
 
15. [单选题]湿邪致病可见尿少、水肿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
  A. 湿性趋下,水湿易滞于下肢 
  B. 湿性重浊 
  C.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D. 湿性黏滞,排泄不畅 
  E. 湿性黏滞,疾病缠绵难愈 
 
16.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毒蕈碱样作用
  A. 肌肉强制性痉挛 
  B. 心血管活动受抑制 
  C.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兴奋 
  D. 消化道、呼吸道腺体兴奋 
  E. 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兴奋 
 
17. [多选题]属于阳虚和气虚共证的有( )
  A. 舌质淡胖,有齿痕 
  B. 脉细虚大 
  C. 自汗懒言 
  D. 形寒肢冷 
  E. 倦怠乏力 
 
18. [单选题]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热型是
  A. 回归热 
  B. 波状热 
  C. 间歇热 
  D. 弛张热 
  E. 稽留热 
 
19. [单选题]大气道阻塞时
  A. 呼气费力 
  B. 呼气时伴有广泛哮鸣音 
  C. 常伴有湿啰音 
  D. 常见于支气管哮喘 
  E. 重者出现吸气时"三凹征" 
 
20. [单选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分型为
  A. 急性、慢性、迟发性中毒综合征 
  B. 毒蕈碱样、烟碱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C. 急性、亚急性、慢性 
  D. 急性、慢性、皮肤损害 
  E. 急性、慢性和致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