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肛肠医学副高职称专业题库(B3),更多中医肛肠(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以下哪些药组成越婢汤( )
  A. 麻黄、石膏 
  B. 麻黄、桂枝 
  C. 生姜、大枣、甘草 
  D. 防己、茯苓 
  E. 泽泻、甘草 
 
2. [单选题]功能泻火解毒,善治疔疮的药物是:
  A. 菊花 
  B. 黄连 
  C. 天花粉 
  D. 栀子 
  E. 夏枯草 
 
3. [多选题]肛门湿疹临床症状中可出现
  A. 瘙痒 
  B. 肛门潮湿 
  C. 疼痛 
  D.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E. 出血 
 
4. [单选题]太阳病下后、微恶寒、胸满、脉促,此时治疗当选用
  A. 附子泻心汤 
  B.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C.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D. 葛根黄芩黄连汤 
  E. 麻杏石甘汤 
 
5. [单选题]直肠肛管的长度是
  A. 9~13cm 
  B. 15~19cm 
  C. 15~22cm 
  D. 22~25cm 
  E. >25cm 
 
6. [单选题]少阳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由表入里,由寒转热的中间过渡阶段,其病既不同于太阳之表寒,又不同于阳明之里热,其病属于
  A. 表寒里热 
  B. 表里俱热 
  C. 表里俱寒 
  D. 热郁表里之间 
  E. 表热里寒 
 
7. [单选题]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其病机属
  A. 肝气郁结 
  B. 瘀血内阻 
  C. 肝经气血郁滞 
  D. 水停胸胁 
  E. 饮阻胸膈 
 
8. [多选题]东北的道地药材是
  A. 人参 
  B. 五味子 
  C. 砂仁 
  D. 细辛 
  E. 附子 
 
9. [单选题]对中枢内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是突触 
  B. 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C. 通过的突触越多,中枢延搁越长 
  D. 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立即停止发放冲动 
  E. 突触是反射弧中最容易疲劳的部位 
 
10. [单选题]某女,60岁。患右侧手臂不举,背部恶寒,体倦困重,脉沉滑。此寒湿之痰在经络,针肺俞、曲池、手三里穴,并投散寒化湿祛痰之剂,结合《灵枢·经脉》分析,其治法宗
  A. 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 
  B. 小肠手太阳之脉"是主液所生病" 
  C. 大肠手阳明之脉气有余 
  D. 胃足阳明之脉气不足 
  E. 脾足太阴脾之脉"是主脾所生病" 
 
11.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具寒凉药性的活血药
  A. 土鳖虫 
  B. 延胡索 
  C. 益母草 
  D. 丹参 
  E. 郁金 
 
12. [多选题]《温热论》所说的“土燥水竭”是指:( )
  A. 阳明腑实 
  B. 阳明热盛 
  C. 下劫肾水 
  D. 胃津枯涸 
  E. 脾土干燥 
 
13. [单选题]大黄附子汤的服用须注意
  A. 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B. 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C. 不差更服 
  D. 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E. 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不差更服 
 
14. [单选题]关于缺血性肠病正确的是
  A. 好发于儿童 
  B. 结肠脾曲最常受累 
  C. 营养不良是主要病因 
  D. 很少引起肠梗死 
  E. 可见裂隙状溃疡 
 
15. [多选题]痔病手术治疗常见并发症有
  A. 术后出血 
  B. 肛门狭窄 
  C. 肛门功能不全 
  D. 尿潴留 
  E. 直肠阴道瘘 
 
16. [单选题]肛管癌和肛周癌的发病年龄为( )
  A. 30岁以下 
  B. 30~40岁 
  C. 55~65岁 
  D. 65~70岁 
  E. 70岁以上 
 
17. [单选题]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是
  A. 麻黄汤加葛根 
  B. 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C. 麻桂合方加葛根 
  D. 桂枝甘草汤加葛根、麻黄 
  E.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葛根 
 
18. [多选题]栝楼瞿麦丸的配伍特点是( )
  A. 温阳不伤津 
  B. 酸收不敛邪 
  C. 润燥不碍阳 
  D. 淡渗不劫阴 
  E. 辛散不耗气 
 
19. [多选题]叶天士认为,发生战汗后,脉静身凉,应注意的是( )
  A. 宜养胃生津 
  B. 宜令病者安舒静卧 
  C. 不宜再用发汗,重伤其表 
  D. 不宜频频呼唤,使其烦躁 
  E. 温阳利水 
 
20. [单选题]下列治法不属于正治法的是
  A. 寒者热之 
  B. 劳者温之 
  C. 甚者从之 
  D. 微者逆之 
  E. 坚者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