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化学检验正高医学高级职称仿真在线题库(I6),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核酸扩增抑制物主要来源于
A. 血清中的血红素
B. 核酸提取过程中的残留有机溶剂
C. 抗凝剂EDTA
D. 尿液标本中的尿素
E. 抗凝剂肝素
2. [多选题]火焰光度法的特点有
A. 是一种吸收光谱分析法
B. 被推荐为血清(浆)钠、钾测定的参考方法
C. 所使用的丙烷等燃气给实验室带来安全隐患
D. 具有“电解质排斥效应”
E. 精密度高、特异性好、成本低廉
3. [多选题]乙醇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乙醛引起肝细胞坏死,并由此继发炎症导致肝纤维化,其毒性作用表现在于
A. 引起肝细胞线粒体损伤,使呼吸链和脂肪酸氧化能力降低
B. 与儿茶酚胺缩合形成类似吗啡的前体物质
C. 导致NADH/NAD+比值增加
D. 导致NAD+/NADH比值增加
E. 易致乳酸性酸中毒
4. [多选题]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因素有( )
A. 亲和力
B. 二者是否共价结合
C. pH值
D. 电解质
E. 温度
5. [多选题]DNA测序技术中的链末端终止法又称为
A. 经典法
B. 传统法
C. 酶法
D. Sanger法
E. 自显影法
6. [多选题]有关血清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错误的是
A. 血肌酐正常参考值女性高于男性
B. 内生肌酐清除率是较早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
C. 严重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与肾小球滤过间不会出现分离现象
D. 以苦味酸法检测时,样品中存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Vit C等药物可致假性肌酐升高
E. 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肌酐酶偶联肌氨酸氧化酶,以Trinder反应测定肌酐浓度
7. [多选题]Ⅰ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脂蛋白表现为
A. CM升高
B. TG升高
C. TC升高
D. LDL升高
E. VLDL升高
8. [多选题]属于Ⅰ型超敏反应性的疾病是( )
A. 支气管哮喘
B.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C. Goodpastwre综合征
D. 枯草热
E. Arthus病
9. [多选题]血钾浓度与酸碱平衡的相互关系是 ( )
A. 高血钾时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B. 低血钾时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C. 低血钾时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时可引起高血钾
E. 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引起低血钾
10. [多选题]关于轮状病毒的性状,正确的是( )
A. 完整的病毒呈圆球形,核酸周围有双层排列如车轮状的衣壳
B. 双链RNA
C. 多引起2岁以下婴幼儿的腹泻
D. 属肠道病毒
E. 以上均是
11. [多选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保持恒温的方式有 ( )
A. 水浴式循环直接加热
B. 微波恒温加热
C. 光照加热
D. 干式恒温加热
E. 恒温液循环间接加热
12. [多选题]评价骨吸收时,脱氧吡啶酚表现出更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其原因是 ( )
A. 由胶原自然形成
B. 排出前不被代谢
C. 骨是主要来源
D. 不受饮食的影响
E. 便于分离、纯化
13. [多选题]胰岛细胞产生的主要内分泌激素是
A. 胃泌素
B. 生长抑素
C. 胰岛素
D. 胰生糖素(胰高血糖素)
E. 乙酰胆碱
14. [多选题]在气固色谱中,样品各组分的分离基于
A. 性质不同
B. 溶解度不同
C. 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不同
D. 挥发性不同
E. 在吸附剂上脱附能力不同
15. [多选题]关于肿瘤转移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A. 肿瘤转移与黏附分子密切相关
B. 内皮细胞-肿瘤细胞的识别在肿瘤转移至特定部位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C. 不同肿瘤,其黏附途径不同
D. 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与炎症时白细胞的浸润一样
E. 以上都不是
16. [多选题]关于尿糖检测,正确的是
A. 尿糖定性可留随机尿
B.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需多次定时留尿
C. 尿糖定量需留24 h尿
D. 留取24 h尿需加入防腐剂
E. 留取24 h尿也可将尿液保持在4 ℃贮存而不加防腐剂
17. [多选题]在下述哪些情况时需要补体( )
A. 卵磷脂酶溶解红细胞
B. 特异性抗体介导红细胞溶解
C. ADCC
D. 促进吞噬作用
E. 免疫黏附
18. [多选题]全血细胞减少可见于( )
A. 脾功能亢进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阵发性睡眠眠性血红蛋白尿
D. 恶性组织细胞病
E.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9. [多选题]药物所致溶血性黄疸时,实验室检查可见 ( )
A. 尿中胆红素阳性
B. 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剧增
C. 血清结合胆红素微增
D. 粪便呈棕黄色
E. 尿胆素原显著增加
20. [多选题]下列哪些酶缺乏可导致空腹低血糖 ( )
A.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B. 葡萄糖-6-磷酸酶
C. 果糖激酶
D. 半乳糖激酶
E. 1,6-二磷酸果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