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I3),更多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I3),更多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养阴清肺汤与百合固金汤两方均含有的药物有
  A. 生地、熟地 
  B. 贝母、百合 
  C. 贝母、白芍 
  D. 当归、丹皮 
  E. 当归、白芍 
 
2.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哮喘发作期证候的是( )
  A. 风寒束肺证 
  B. 痰热阻肺证 
  C. 外寒内热证 
  D. 肺实肾虚证 
  E. 肺肾阴虚证 
 
3. [单选题]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应首选的方剂是
  A. 使君子散 
  B. 乌梅丸 
  C. 肥儿丸 
  D. 资生健脾丸 
  E. 驱蛔承气汤 
 
4. [单选题]陈旧性肛裂伴有肛管狭窄者,手术方式宜选择
  A. 挂线法 
  B. 纵切横缝法 
  C. 肛裂侧切术 
  D. 切开疗法 
  E. 扩肛法 
 
5. [单选题]崩漏的常见病因是( )
  A. 脾虚、肾虚、肝郁、血热 
  B. 湿热、肾虚、血热、血瘀 
  C. 脾虚、肾虚、血热、血瘀 
  D. 脾虚、肾虚、血热、气滞 
  E. 气虚、肾虚、瘀热、血虚 
 
6. [单选题]乳房检查的体位是
  A. 左或右侧卧位 
  B. 俯卧位 
  C. 坐位或仰卧位 
  D. 截石位 
  E. 膝胸位 
 
7. [单选题]患者平素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发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口苦咽干,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治疗应首选
  A. 大秦艽汤 
  B. 补阳还五汤 
  C. 镇肝息风汤 
  D. 天麻钩藤饮 
  E. 地黄饮子 
 
8. [单选题]按尺肤凹而不起的临床意义是( )
  A. 泄泻 
  B. 热证 
  C. 瘀血 
  D. 鼓胀 
  E. 风水 
 
9. [单选题]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X线钡餐检查表现的是
  A. 龛影 
  B. 痉挛性切迹 
  C. 虫蚀样充盈缺损 
  D. 菊花样充盈缺损 
  E. 皮革状 
 
10. [单选题]下列各项,病人战栗鼓颔,口唇振摇的是( )
  A. 口僻 
  B. 口撮 
  C. 口噤 
  D. 口振 
  E. 口动 
 
11. [单选题]肝硬化晚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
  A.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B. 肝性脑病 
  C. 肝肾综合征 
  D. 自发性腹膜炎 
  E. 肝肺综合征 
 
12. [单选题]下列食品中不宜作为代乳品的是
  A. 牛奶 
  B. 羊奶 
  C. 马奶 
  D. 豆浆 
  E. 米粉 
 
13. [单选题]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处的腧穴是
  A. 丰隆 
  B. 解溪 
  C. 上巨虚 
  D. 下巨虚 
  E. 足三里 
 
14. [单选题]延胡索的主治病证是( )
  A. 风寒头痛 
  B. 风湿痹痛 
  C. 肠燥便秘 
  D. 疮痈肿痛 
  E. 气滞血瘀诸痛 
 
15. [单选题]患者,男,60岁。脑出血后长期卧床,2d前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透见两肺下叶有多数散在边缘不清小灶阴影。应首先考虑的是
  A. 大叶性肺炎 
  B. 干酪样肺炎 
  C. 间质性肺炎 
  D. 转移性肿瘤 
  E. 小叶性肺炎 
 
16. [单选题]患者产后下肢疼痛,麻木,发硬,重着,肿胀明显,屈伸不利,小腿压痛,恶露量少,色紫暗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暗,苔白,脉弦涩。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A. 膈下逐瘀汤加味 
  B. 血府逐瘀汤加味 
  C. 养荣壮肾汤加味 
  D. 少腹逐瘀汤加味 
  E. 身痛逐瘀汤加味 
 
17. [单选题]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的骨度分寸是
  A. 15寸 
  B. 16寸 
  C. 12寸 
  D. 13寸 
  E. 14寸 
 
18. [单选题]下列各项,属于亡阳证临床表现的是
  A. 身灼肢温 
  B. 冷汗淋漓 
  C. 虚烦躁扰 
  D. 小便极少 
  E. 呼吸急促 
 
19. [单选题]患者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复吐,甚至水饮难下,大便坚如羊屎,面色晦滞,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脉细涩。其治法是
  A. 滋阴养血,破血行瘀 
  B. 益气养阴,行气化痰 
  C. 养阴润燥,降气消导 
  D. 润燥行瘀,化痰散结 
  E. 滋阴养血,散结化痰 
 
20. [单选题]夹脊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旁开0.5寸( )
  A. 第1颈椎至第12胸椎棘突下两侧 
  B. 第7颈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 
  C. 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 
  D. 第1胸椎至第12胸椎棘突下两侧 
  E. 第1胸椎至骶管裂孔棘突下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