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康复学正高职称往年考试试卷(G5),更多康复医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康复学正高职称往年考试试卷(G5),更多康复医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冷疗用于人体的治疗作用 ( )
  A. 小血管收缩,止血,减轻渗出和水肿 
  B. 降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 
  C. 组织温度下降,组织代谢降低, 
  D. 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和传导速度,缓解疼痛 
  E. 减轻炎症反应 
 
2. [单选题]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黯、循农摸床、撮空理线,属于( )
  A. 有神 
  B. 少神 
  C. 失神 
  D. 假神 
  E. 回光返照 
 
3. [单选题]不寐的病位在(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4. [多选题]乳癌根治术后的康复医疗包括 ( )
  A. 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 
  B. 淋巴性水肿的康复 
  C. 形体缺陷的康复 
  D. 心理康复 
  E. 手的功能训练 
 
5. [多选题]五苓散的药物组成是( )
  A. 茯苓 
  B. 猪苓 
  C. 泽泻 
  D. 白术 
  E. 桂枝 
 
6. [多选题]属于泻下剂的是( )
  A. 大承气汤 
  B. 麻子仁丸 
  C. 温脾汤 
  D. 增液承气汤 
  E. 十枣汤 
 
7. [单选题]阴虚发热的临床主要表现为( )
  A. 恶寒发热 
  B. 骨蒸潮热,五心烦热 
  C. 生气后发热 
  D. 劳累后发热 
  E. 面部烘热 
 
8. [单选题]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 )
  A. 温肾壮阳药 
  B. 健脾利水药 
  C. 益脾滋肾药 
  D. 滋补脾肾药 
  E. 温补脾肾药 
 
9. [多选题]对语言中枢优势半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多为左侧大脑半球 
  B. 优势半球的分布与用哪只手劳动的习惯无关 
  C. 12岁以前的小儿,优势半球受损可在对侧重建 
  D. 优势半球不仅仅在人类中具有 
  E. 运用左手劳动的人,左右双侧皮质有关区域都可能成为优势半球 
 
10. [多选题]失语症的治疗方法有 ( )
  A. 语音训练 
  B. 听理解训练 
  C. 阅读理解及朗读训练 
  D. 口语表达的训练 
  E. 书写训练 
 
11. [单选题]肺在五行属金,与其相表里的是( )
  A. 小肠 
  B. 胃 
  C. 胆 
  D. 大肠 
  E. 鼻 
 
12. [多选题]烧伤病人后遗肥厚性瘢痕,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病人年龄 
  B. 创面愈合时间 
  C. 烧伤深度 
  D. 皮肤张力 
  E. 烧伤部位 
 
13. [多选题]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舌质、舌苔有( )
  A. 淡白舌 
  B. 黄苔 
  C. 灰黑苔 
  D. 红绛舌 
  E. 青紫舌 
 
14. [多选题]矫形器的作用是 ( )
  A. 将不稳定的肢体保持于功能位 
  B. 固定和保护以促进病变的愈合 
  C. 预防或矫正肢体畸形 
  D. 减轻肢体或躯干长轴的承重 
  E. 改进功能 
 
15. [多选题]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有 ( )
  A. 颈椎间盘生理性退变 
  B. 慢性劳损 
  C. 颈椎先天性畸形 
  D. 不适当的治疗和锻炼 
  E. 急性损伤 
 
16. [单选题]下列经脉中,具有表里关系的是( )
  A. 冲脉与任脉 
  B. 足阳明与足少阴 
  C. 阴维脉与阳维脉 
  D. 阴蹻脉与阳蹻脉 
  E. 手太阳与手少阴 
 
17. [单选题]凡十二经脉中气血满溢时,则流注于( )
  A. 经别 
  B. 别络 
  C. 奇经 
  D. 督脉 
  E. 浮络 
 
18. [多选题]言语功能评定的目的 ( )
  A. 了解被评定者有无言语功能障碍,判断其性质、类型、程度及可能原因 
  B. 确定是否需给予言语治疗以及采用何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C. 治疗前后评定以了解治疗效果 
  D. 可以判断脑损伤的部位 
  E. 预测言语障碍恢复的可能性 
 
19. [多选题]骨质疏松症特征有哪些 ( )
  A. 低骨量 
  B. 易骨折 
  C. 骨脆性增加 
  D. 骨质增生特别明显 
  E. 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 
 
20. [单选题]舌色淡白兼有白滑苔常提示( )
  A. 寒湿 
  B. 暑湿 
  C. 气血两虚 
  D. 食积 
  E. 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