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整形外科学(中级)强化在线题库(E7),更多整形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以下对阴道再造术的概述,错误的是
A. 分离腔隙时以金属导尿管插入尿道在前方作引导,示指插入肛门后方引导
B. 游离皮肤移植法阴道成形术后,放置阴道模具1~2个月
C. 腹股沟皮瓣修复以阴唇后动脉和会阴横动脉为蒂
D. 可用羊膜移植修复创面
E. 先天性无阴道伴功能不全子宫,为避免经血排放不畅,可行子宫摘除术
2. [单选题]对于中年以上者,发生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应高度怀疑
A. 泌尿系统畸形
B. 泌尿系统肿瘤
C. 泌尿系统结石
D. 泌尿系统炎症
E. 泌尿系统结核
3. [单选题]术中暴露分离腹膜后肿瘤时,血压突然下降至70/50mmHg,脉搏52次/分,面色苍白,冷汗,临床诊断为
A. 感染性休克
B. 神经性休克
C. 心源性休克
D. 损伤性休克
E. 失血性休克
4. [单选题]男性,12岁。车祸伤导致拇指指间关节以远缺损,按六型分类法可诊断为
A. Ⅰ型拇指缺损
B. Ⅱ型拇指缺损
C. Ⅲ型拇指缺损
D. Ⅳ型拇指缺损
E. Ⅴ型拇指缺损
5. [单选题]关于ASAⅢ级患者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是
A. 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正常
B. 并存病较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活动
C. 患者脏器功能代偿健全
D. 患者病情危重
E. 患者接受麻醉或手术异常危险
6. [单选题]连枷胸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呼吸的指征是
A. 呼吸频率>35次/分或<8次/分
B. 动脉血氧饱和度<90%
C. 动脉血氧分压<60mmHg
D.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5mmHg
E. 以上都是
7. [单选题]外伤性颅内幕上血肿导致小脑幕切迹疝的早期表现为
A. 意识丧失,双瞳孔缩小,呼吸困难
B. 意识丧失,双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
C. 意识丧失,血肿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及同侧偏瘫
D. 意识丧失,血肿对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及对侧偏瘫
E. 意识丧失,血肿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及对侧偏瘫题
8. [单选题]下列情况中,不宜输血的是
A. 出血性疾病
B. 贫血
C. 急性左心衰
D. 凝血功能异常
E. 大手术出血
9. [单选题]有关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多见于10~15岁男孩
B. 治疗以减少运动量为主
C. 可自愈
D. 运动后症状加重
E. 一般不作局部封闭治疗
10. [单选题]关于急性排斥反应的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是临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最常见的类型
B. 多发生在移植术后1周以后
C. 病理学表现为移植物内大量的T淋巴细胞浸润
D. 弥漫性向心性动脉内膜增厚
E. 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冲击治疗通常有效
11. [单选题]睑黄瘤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见于皮肤,也偶见于黏膜
B. 均伴有高脂血症
C.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D. 好发于内眦部皮肤,常左右对称分布
E. 手术切除后易复发
12. [单选题]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治疗措施中,不包括
A. 头低位
B. 使用强力脱水剂
C. 卧向患侧
D. 多饮水
E. 补充低渗液体
13. [单选题]创伤后的全身性反应,不包括
A. 体温的变化
B. 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与代谢功能变化
C. 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变化
D. 血压的变化
E. 主要内脏器官功能变化
14. [单选题]睑缘直径为4mm的色素痣切除应该采用
A. 椭圆形切除
B. S形切除
C. 圆形切除
D. 楔形切除
E. 分次切除
15. [单选题]慢性尿潴留的尿失禁属于
A. 真性尿失禁
B. 充溢性尿失禁
C. 压力性尿失禁
D. 急迫性尿失禁
E. 以上都不是
16. [单选题]下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原则中,正确的是
A. 小儿急性肠套叠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
B. 已有腹膜炎症状的患儿也可使用空气或钡剂灌肠
C. 术后复发性肠套叠以小肠套叠为主,应尽快手术
D. 伴发高热、休克患者应采取保守治疗
E. 空气灌肠时最高压力可到300mmHg
17. [单选题]最可能出现阴囊分裂为两半,合并隐睾,阴茎小而弯曲,在尿道口下方出现类似于阴道的盲端管道,类似女性外阴的是
A. 阴茎头型尿道下裂
B. 阴茎型尿道下裂
C. 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
D. 阴囊型尿道下裂
E. 会阴型尿道下裂
18. [单选题]肘关节的功能位是
A. 0°位
B. 30°位
C. 60°位
D. 90°位
E. 120°位
19. [单选题]肝内胆道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胆囊
A. 穿孔
B. 胆囊壁充血水肿
C. 无变化
D. 肿大
E. 胆囊缩小
20. [单选题]左侧脓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4个月。X线胸片:脓腔明显局限缩小,左肺结核病灶稳定。此时,宜采取的治疗是
A. 人工气胸疗法
B. 胸腔穿刺排液,细菌培养
C. 胸腔闭式引流
D. 胸腔开放引流
E.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