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高级职称(正高)考试模拟题库(N8),更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高级职称(正高)考试模拟题库(N8),更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侵犯人体可引起关节疼痛重着症状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2. [多选题]散发是指
  A. 较大地区内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的发病 
  B. 发病呈历年一般水平 
  C. 较大地区内年发病率未显著超过该地区前3年该病发病的平均水平 
  D. 发病保持在历年一般水平的3~10倍之间 
  E. 较小范围内的发病未超过其历年一般水平 
 
3. [单选题]下列晕针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立即起针 
  B. 卧床时头部抬高 
  C. 饮适量温水或热茶 
  D. 针刺人中穴 
  E. 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4. [多选题]知信行理论模式中包括
  A. 感知 
  B. 知识 
  C. 态度 
  D. 信念 
  E. 行为 
 
5. [单选题]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均会于( )
  A. 印堂穴 
  B. 神庭穴 
  C. 大椎穴 
  D. 百会穴 
  E. 关元穴 
 
6. [单选题]完带汤的药物组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 人参、白术、怀山药 
  B. 柴胡、白芍、陈皮 
  C. 苍术、黑芥穗 
  D. 车前子、甘草 
  E. 薏苡仁、茯苓 
 
7. [多选题]心理评估的内容包括
  A. 情绪评估 
  B. 个性特征评估 
  C. 智力和认知评估 
  D. 临床心理症状评估 
  E. 危害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的评估 
 
8. [单选题]下列病证中,一般不见腻苔的是( )
  A. 湿热 
  B. 痰饮 
  C. 寒湿 
  D. 水湿 
  E. 津伤 
 
9.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十宣穴主治病症的是( )
  A. 昏迷 
  B. 高热 
  C. 咽喉肿痛 
  D. 癫狂 
  E. 肺气不宣 
 
10. [单选题]麻子仁丸属( )
  A. 寒下剂 
  B. 润下剂 
  C. 温下剂 
  D. 逐水剂 
  E. 攻下剂 
 
11. [单选题]不属于逍遥散主治证候的是( )
  A. 寒热往来 
  B. 胸闷嗳气 
  C. 月经不调 
  D. 神疲食少 
  E. 两胁作痛 
 
12. [多选题]影响传染病年龄分布特点的因素有
  A. 病后免疫巩固的程度 
  B. 预防接种的有效执行 
  C. 人群的经济情况 
  D. 暴露机会和方式的差异 
  E. 季节性的变化 
 
13. [多选题]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有
  A. 钩端螺旋体病 
  B. 森林脑炎 
  C. 旋毛虫病 
  D. 人型结核 
  E. 血吸虫病 
 
14. [多选题]不引起呼吸系统肿瘤的粉尘有
  A. 石棉 
  B. 石英 
  C. 铍 
  D. 铀 
  E. 铅 
 
15. [多选题]为了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正在采取一系列较大规模的、实质性的环境保护行动,主要包括
  A. 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步伐 
  B. 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C. 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D. 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 
  E. 实施绿色计划,建设一批较大规模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 
 
16. [多选题]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
  A. 双重装填 
  B. 含糊不清 
  C. 抽象的问题 
  D. 诱导性的问题 
  E. 敏感性的问题 
 
17. [多选题]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
  A. 主运化 
  B. 主疏泄 
  C. 主藏血 
  D. 主升 
  E. 主统血 
 
18. [多选题]关于需要、需求、利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成卫生服务需求 
  B. 卫生服务利用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 
  C. 卫生服务利用主要取决于卫生服务需求 
  D. 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反映了居民对健康的一种主观愿望 
  E. 卫生服务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19. [多选题]注射白喉抗毒素的同时,又接种白喉类毒素,关于这种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有
  A. 人工自动 
  B. 人工被动 
  C. 自然自动 
  D. 自然被动 
  E. 人工自动被动免疫 
 
20. [多选题]发病率可用来
  A. 描述疾病的分布 
  B. 探讨发病的因素 
  C. 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D. 提出病因假设 
  E. 研究死亡的严重程度